苏州评话 英烈(张鸿声、张效声、朱庆涛)

苏州评话 英烈(张鸿声、张效声、朱庆涛)

哈缠缠
8.88万495

张鸿声(1908—1990)苏州评话艺术家。1908年出生于苏州阊门,江苏苏州人。原姓耿,从养父姓。养父张瑞卿在苏州阊门外开设汇泉楼书场,故其自幼聆遍名家演出。小学毕业后曾就读于苏州博文中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14岁拜蒋一飞为师,习《英烈传》,18岁进上海,在虹口区耀华书场及大世界游乐场为杨莲青、王效松代书,未能立足。21岁出道后,在苏州、常熟、无锡等地演出。1935年中秋再进上海,隶邑庙怡情处,与叶声扬、杨莲青、 许继祥、王士庠、陆锦铭等评话名家敌档。

因其书路快、说法新、脚色好而获听众赞赏,得“飞机英烈”之誉,自此走红书坛。功底扎实、技艺全面,能根据不同场子采取不同说法,注意所谓“书性、地性、时性”,善于综合运用说表、八技、起脚色、手面等表现手段,绘声绘形,故能得到听众普遍欢迎,擅放噱头,“肉里噱”以幽默自然见长;“外插花”常嘲讽时弊,风趣而富有回味。能起各路脚色,如胡大海、常遇春、蒋忠、王玉等,皆神形俱佳。尤其胡大海一脚,既吸收其师演该脚的粗犷,又借鉴吴均安起《隋唐》中程咬金一脚所用的“胖喉咙”,塑造了粗而不野、戆中有智的艺术形象,遂有“活胡大海”之誉。在中篇评弹中也创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如《海上英雄》中的苗科长、《王孝和》中的大炮、《白虎岭》中的猪八戒、《江南春潮》中的轮机长等。其他如选回《常遇春马跳围墙》、《蒋忠扳倒北梁楼》、《花云别妻》等,渲染氛围,感染力强。所编演的长篇有《铁道游击队》等。传人有侄张效声、徒朱庆涛等。


张效声(1928—2000),苏州人。上海评弹团著名评话演员。1944年从叔父评话名家张鸿声学说《英烈》,一年后登台演出。1956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张效声无论从音色还是外表都与张鸿声十分相像,在长期演出中,对《英烈》有所改进,其中《逼煞胡大海》、《走马换将》等分回颇有新意。此外,50年代末,据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改编为同名评话,在演出中不断加工,自具特色,其中《打虎进山》、《真假胡彪》、《跑马比双抢》等选回影响较大。70年代以来,又创作了现代题材短篇《新老大》、《水上交通站》、《智取炮楼》、《飞夺泸定桥》等。嗓音宽厚,衷气充沛,说表条理清楚,表演松弛诙谐,善放噱,风格酷似张鸿声。张家两代人开讲长篇评话《英烈》独树一帜,在整个评话界声誉极高,誉为张派《英烈》。


朱庆涛,评话演员。上海人。1962年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今上海评弹团)学馆,1966年毕业。师从张鸿声习《英烈传》。说表清晰,脚色生动,并曾尝试用普通话说讲评话。一度在学校试说“课本评话”,即以评话形式说讲语文课本中所载文章的故事内容,受到学生欢迎。具有写作能力。1980年后,创作短篇评话《中国女排采访记》等,深入上海各中小学校演出。另作有评话《武林赤子》等。此外,还曾写作出版通俗小说《神州摔跤王》以及其他小说、论文多篇。

用户评论
  • 晨风夜梦

    明英烈,张氏叔侄一脉相承。儿时中午或傍晚,上海电台每天一回书,脍炙人口。时光虽然匆匆忙忙,一晃多年,但是留下的记忆经久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