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I 明代文人张岱的风流与风骨

陶庵梦忆 I 明代文人张岱的风流与风骨

菜柒
2.48万369

【作者简介】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张岱一身集中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趣味、审美旨趣和价值标准。文人与史家的双重身份,戏梦人生的矛盾与空幻,吸引美国的汉学家史景迁写《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当然,吸引他的是深入探讨明亡的原因,明末士绅阶层在历史剧烈的变动之下的个人选择。“晚明是中国史上文化最繁华的时期。为了思考朝代之更迭,我需要新的着力点,但遍寻不得。直到接触到张岱的《陶庵梦忆》,我明白我已找到方向,能帮助我去思索四百年前的生活与美学。”

张岱在明朝倾覆之际,披发入山,形同野人,陪伴他的是折腿的古鼎,断弦的琴,几本残书。还有梦,梦里是繁华,梦外是苍凉。面对国破家亡,他借由回忆以及修史确立自身的存在价值。“以书写对抗遗忘,才能坦然面对、甚或抵抗世事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这一点,无疑反映了历史与书写的本质与关系。”

张岱的前朝梦忆,是《红楼梦》的前奏,是隔代的共鸣。

回首前尘旧梦,江山易主。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中,他并不是随波逐流的浮萍,亦非所风向飘摇的墙头草。张岱有定力,他的自觉,自愿,自我放逐,可谓遗民的风骨,名士的风流。这种风流,不是以成败论英雄。

张岱自认一生:“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放浪形骸,戏梦人生,风流之中有操守,有风骨。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起,他前半生风流,后半生风骨,铸就了他的人生诗篇。


用户评论
  • 米虫minimile

    粗听一遍,翻回头再听自序,真如一世的浮华落尽,回头看倦鸟难归旧林,不觉悲从中来。

  • 九九有声

    《陶庵梦忆》中描述的都是小人物,有戏子、妓女、帮闲、牙婆,还有街头卖艺之人等等。作者所选人物各有其特点。如“口角波俏,眼目流利,服饰恬美”的柳敬亭,说书时“缓缓之言,抑扬顿挫,合情合理,切筋入骨”。作者“本真追趣”,以技艺描写对象,且体现审美意识和新的价值观。作者打破了世俗等级的传统观念,追求真善美,因此,生命体验深刻,各色人均能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