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城市的每一秒都是故事……
继2021年由长宁区文旅局打造的红色原创广播剧《前夜》收获了百万收听量后,2022年,长宁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再度与东方广播中心共同推出《倾听长宁:海派考古》声音纪录片第一季正式上线!
以城市建筑里发生的重要事件或人物传奇为依托,依靠丰富立体的声音元素,融历史文献+戏剧场景再现+专家点评于一体,多维度呈现建筑的内涵和灵魂,打造精彩有趣的城市人文故事。
这也是长宁文旅作为“海派城市考古”沉浸式体验的一次新探索。
这一季,我们挑选了5栋位于长宁区的特色建筑:圣玛利亚女中旧址、路易·艾黎故居、市三女中、锦江都城酒店(原达华宾馆)和岐山村,邀请了专业的配音演员和嘉宾,共同讲述你或许不知道的过往和如今。
“打卡”已不够,“考据”正时髦!
01 圣玛利亚女中旧址
长宁路1187号,圣玛利亚女中旧址现位于中山公园商圈的长宁来福士广场,市级优秀历史建筑。
创立于19世纪的圣玛利亚女中是一所美国教会学校,1923年迁入白利南路新校舍,也就是今天的长宁路。校区建筑以西班牙风格为主,包括教学楼、理科楼、体育馆、音乐楼、学生宿舍、中外籍教师宿舍、医院、膳堂等11处建筑,钟楼和礼拜堂至今留存。经过精心的修葺和加固,钟楼古朴、优雅的面貌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以另一种姿态见证这座城市新时代的摩登生活。
02 路易·艾黎故居
愚园路1315弄4号,是新西兰社会活动家、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的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幢英国式双开间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建于1912年,东西向而建,露天水泥台阶可直达二层居室,底层为汽车间和厨房,上层左侧是艾黎的卧室,中间为会客室和工作室,客房在右侧一间。1932年至1938年期间,这里是路易·艾黎在上海的寓所,也是当时中共地下党员的见面地点和避难所,成为愚园路上不可或缺的红色地标。
03 市三女中
江苏路155号,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有着花园般美丽、清幽的校园环境。红瓦尖顶、绿树繁茂,梦幻斑斓的玻璃窗、嘎吱作响的木地板,赋予市三女中独有的古朴、浪漫。
市三女中是中西女中和圣玛利亚女中合并而成的,校园里最受人关注的是优秀历史建筑五四楼。五四楼,原名景莲堂,建于1935年,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属于哥特式美国学院风格。荏苒时光在朗朗书声中穿行而过,留下一串串在政治、文学、艺术、科技领域响当当的名字,如科学技术部前部长朱丽兰,中国科学院院士黄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闻玉梅,文学家张爱玲,艺术家顾圣婴、黄蜀芹,还有中国现代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宋氏三姐妹。她们续写着学校历久弥新的辉煌,也铸就了它蜚声海内外百年名校的地位。
04 达华宾馆
延安西路918 —— 928号,达华宾馆出自传奇建筑师邬达克之手,他自己投资并在这里生活了十年之久,区级文物保护点。
达华宾馆1935年开工,1937年竣工,是邬达克为上海设计的第四幢大楼宾馆。达华宾馆当年有“小国际饭店”之称,并非因为风格和体量,而是有传言称邬达克利用了国际饭店多余的建筑材料建成了“达华宾馆”。在达华宾馆的设计上,邬达克彻底丢弃了曾惯用的繁琐装饰,不见他向来喜爱的古典主义或装饰派的细节,处处洋溢着流畅和灵动,简洁和干练。不妨去和“非典型邬达克”约个会吧!
05 岐山村
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于1925年-1931年间由美商中国营业公司、中央信托局等房地产商联合建造中西式三层楼房70幢,加上建于1924年的四层花园洋房东苑别业5幢,共计75幢。当时业主借周武王发祥于岐山,冠名“岐山村”。
岐山村是愚园路上颇为著名的新式里弄之一。这里环境幽静,新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爱国人士杜重远、中国现代派文学开山大师施蛰存、电影演员祝希娟等名人都曾是这里的住客。这条弄堂藏龙卧虎,有着许多熠熠生辉的故事.....
岁月如白驹过隙,
百年前的木质楼梯仍旧厚重质朴,
阳光下的微尘一如当年,
往事在建筑中凝固,
建筑在历史中流动,
这里的故事又有怎样的解读和延续?
《倾听长宁:海派考古》
即将上线喜马拉雅FM,
敬请收听!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漫步,倾听,建筑里的人间故事,时光中的城市记忆……12月7日起,长宁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与东方广播中心共同推出《倾听长宁:海派考古》系列声音纪录片第2季,陆...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喜马拉雅城市文化联合打造精品专辑《海派城市考古》,用30集系列音频,通过海派艺文、海派生活、海派寻迹三个板块,深度“考古”海派文化,以声音为...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喜马拉雅城市文化联合打造《海派城市考古播客》节目。资深主持人叶波与著名笑星陈靓、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上海城市考古”文化项目创始人...
很多老上海人都有怀旧情结,即便现在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依然觉得还是那段旧时光,最念念不忘,最有味道,那些年的老物件和市井生活,你还记得多少?一些隐藏在街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