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托的艺术(第二辑)

柯尔托的艺术(第二辑)

love_small_cat
55456

这套7CD合辑收录了柯尔托1930年-1954年的演奏录音,包括舒曼、德彪西、拉威尔、法朗克等的钢琴作品。柯尔托演奏的舒曼是无人能及的。他极好地理解了舒曼的激情、诗意与郁结之间的关系,他的舒曼消解了狂躁,强调了诗意本质与无法超脱的忧伤,以一种黄昏的基调,把那种柔弱的苍白的蔓生表现得奇妙无比。《童年情景》、《克莱斯勒偶记》、《蝴蝶》,都成了他奉献的丰碑。他的《童年情景》是最童真,也是最动情的,那首《梦幻曲》弹得那样丰厚;《蝴蝶》里在晚春落花中游走的茫然寂寞,《克莱斯勒偶记》中梦幻破灭的深刻惋惜,这些在肯普夫或里赫特弹的舒曼中是听不到的,他们体会不到这样脆弱的心智之美。而他的德彪西或拉威尔,则是另一种令人赞叹的印象主义,拉威尔《水的嬉戏》中水的自由盈态,他的高徒法国钢琴家弗朗索瓦已经弹得够精彩了,还是不如他游刃有余。


法国学派在20世纪的钢琴演奏艺术中属于相对另类却也十分重要的一群。他们的演奏追求音色的丰富多变,尤其是对弱奏的音色控制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最重要的大师当属阿尔弗雷德·柯尔托,他使法国钢琴演奏学派真正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和承认,并作为伟大的钢琴教育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演奏家。


柯尔托是弹奏舒曼极为出色的钢琴家,又是最激昂与善变的一位。柯尔托的舒曼录音,主要演奏于20—30年代。这些录音都多次发行过,在柯尔托的演奏中彰显了舒曼作品中的起伏不平的情绪,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他把我们带入一个狂热、间或杂有一些任性无束的热情世界。柯尔托带给我们的舒曼音乐有各种可能性,也有离经叛道的危险。在舒曼的内心世界里,他是冲动的弗洛莱斯坦而不是内敛的尤塞比乌斯,因此柯尔托在弹奏《克莱斯勒偶记》慢板乐章或是《狂欢节》时,“沉着”根本不在他的语汇里,但是却以丰富的想象力与洞察力让人惊讶不已。


钢琴对于舒曼的意义,一如对于肖邦,是自我的延伸。舒曼的作品显示他对钢琴的音色及特性有与生俱来的直觉。他喜爱强而有力的和弦架构,但并不打算将钢琴转化为管弦乐团,也不向李斯特那样要展现钢琴家灿烂的技巧。相反的,舒曼是要彻底利用平台式钢琴的响亮声音、结构上的丰富感及音调的份量。舒曼对所有的钢琴音乐,几乎都有所指涉,试图将文学阅读产生的情绪具象化,或是描写真实或想象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在他的心灵构思、小说及抒情诗篇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要想成功演奏舒曼作品的钢琴家,必须具有哲学家素养的气质,且须有能力因应音乐的情感,并收放自如。《蝴蝶》(Papillons,Op.2)是舒曼的一首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作,旋律上奔放诡异,感情上也是浓郁激烈。写于舒曼20岁时,这部短小美丽的作品,揭示了他的作品基调:结合音乐与文字、诗与音乐的情感。舒曼本身有极高的文学造诣,除了艺术歌曲之外,其它音乐也常常流露出他结合文学与音乐的巧思。《蝴蝶》这部作品即是取材自Jean-Paul Richter的自传体小说中的一景,标题“蝴蝶”有双关的意味,一指真正的蝴蝶,另一个意义则是指狂欢节舞会上的蝴蝶面具(以此而言,封面插图选得相当贴切)。严格来说,这是一组由12段小品组成的钢琴曲,每段各有音色与情感的变化,虽然形式上沿用既有的圆舞曲形式,但是我们可以在最后一段听见舒曼的独特之处:渐弱的feminine ending、一颗颗慢慢释放开来的音符,就像是描写舞会散场后,在黑暗中渐渐翩然消隐的蝴蝶。


《大卫同盟》(Davids bund,Op.6)是舒曼最偏好的意象,由想象人物构成,就像圣经中对抗巨人的大卫,这些人物要挑战当时艺术界的伪君子。组成分子包括:冲动外向的弗洛莱斯坦((Florestan)与细心内向的尤塞比乌斯(Eusebius),以及影射舒曼的老师与其未来的岳父威克(Friedrich Wieck)的瑞罗大师(Meister Raro)。舒曼以尤塞比乌斯的精神创作时,会呈现出温柔的抒情性,飘散着紫罗兰的芳香;相反地,当他以弗洛莱斯坦的精神创作时,则槊造出强有力的节奏、轻快的速度、闪电雷霆般的音效。这首“大卫同盟”与他绝大多数的钢琴作品一样,均是与这两个轮流出现的自我而共同展开情感之旅的。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