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 栗桂莲

晋剧 栗桂莲

卿清赏戏与英语教学
17.14万1803

看的栗老师第一部戏就是爸爸买的《三娘教子》我还首发过《御碑记》《大脚皇后》演唱专辑等。

栗桂莲,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第八届“梅花奖”获得者,12岁考入山西戏曲学校,师承牛桂英,主攻青衣。1981年调入山西晋剧院青年团,先后成功地塑造了《打金枝》中沈后、《桐叶记》中姜邑、《御碑记》中穆桂英、《六月雪》中窦娥、《金水桥》中银屏公主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1986年赴港参加首届中国戏曲展,以“山西的小三娘”轰动香港艺坛;1990年以《桐叶记》、《算粮》中的演技一举捧回“梅花奖”;1995年进京演出现代戏《油灯灯开花》荣膺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开我省戏曲获全国“大奖”的先河。1995年获得文化部第二届“金三角”汇演优秀表演奖……


她的演唱,融牛桂英幽婉凝重、程玉英慷慨激昂、王爱爱悠扬委婉的艺术特色为一体,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她还善于借鉴民歌演唱、丰富唱腔旋律和演唱技巧。表演上又大胆吸收须生、武生的高难身段动作,在晋剧《教子》《算粮》《南北江山》《陈三两》《血滴子》《六月雪》等剧目中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摘自纪丁《永不歇脚的栗桂莲》】

当栗桂莲在唱腔上达到一定高点之后。她又下决心在做功表演上来一个新的突破。栗桂莲生了孩子正在家坐月子,听说团里要排《六月雪》,编导是几位从艺术院校毕业又勇于开拓创新的中青年同志。栗桂莲忍心丢下襁褓中的婴儿,上班要求担任该剧的女主人公窦娥,她希望同知识型的编导合作从而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当时编导担心栗桂莲刚生过孩子,身体尚未复原。又考虑到她虽然有唱腔上的优势,可武功基础较差,难以胜任二些高难度的武功动作。因而,她被谢绝了。 栗桂莲毕竟是栗桂莲。她一次次向编导恳求,一次次向领导表明决心。她说她就是吃千般的苦头,也要争取把窦娥演好。人们拗不过栗桂莲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编导同志只好说“ 那就试试吧,演B 角,她并不以为自己在团里挂头牌却去排演B角而对编导有意见,相反十分高兴地接过剧本,回到家一边抱孩子喂奶,一边读剧本背台词。在新改编的《六月雪》中,编导为主人公的唱腔与表演输入了大量的“ 动感” ,达到文戏武唱,唱做并重。为了适应导演的要求,她首先进行了艰苦的减肥锻炼。那时她刚生过孩子,体重达120多斤。为了尽快恢复体型,她白天坐在排练厅认真观看导演为A角排戏,晚上和早晨进行练功。由于节食与高度的体力消耗,在较短的时间内她的体重减了10多斤,武功也恢复得很好。可是这时她的奶水却突然没有了。看到哇哇哭叫的婴儿要奶吃,栗桂莲心里痛苦异常。丈夫出来埋怨了 “ 咱不能为了演戏,而让孩子饿肚子呀 ” 母亲也出来劝告了,“ 如今国家只准生一胎,还是把自个的孩子照顾好当紧 ” 可是已经上了马的栗桂莲只想纵马前奔,而不想从半途后退。她狠了狠心把孩子送到乡下,自己毅然投入到紧张的排练。由于她的刻苦勤学,又勇于探索创新,所以成功地塑造了感天动地的大悲剧中窦娥的艺术形象。在这出戏里,较前人之成就,她最大的突破点是抓住了情、理、技三者间的相互融合。栗桂莲在塑造窦娥这一人物时,不仅努力提高了自己的唱腔艺术,而且做到了文武结合,唱做并重,更形象、更动人的塑造悲剧人物。戏一开始,她先采用了闺门旦的表演手法,把窦娥别离父亲、寄身柴门的悲凉心境完美地体现了出来。接着她把青衣与小旦的表演技法巧妙地融为一体,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寡居后的窦娥既善良又坚强的性格特征。在“ 屈斩窦娥” 一折中,栗桂莲在唱腔上大胆借鉴了民歌、民曲,使旋律更丰富,更具有表现力。不仅唱出了窦娥痛斥黑暗官场和封建王法以及咒天地骂鬼神的悲壮气概,而且在表演上吸收了须生、武生的大幅度、大棱角的艺术表现手法,采用“ 甩发” 、“ 转体僵尸” 、“ 倒扎虎,’,“ 扎步” 、“ 跪步” 等高难度戏曲武功,文戏武唱,旧剧新曲,深刻地体现了人物不可遏止的悲愤心态。如今,这出戏不仅成为栗桂莲的代表剧目,也成了全团的看家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摘自纪丁《永不歇脚的栗桂莲》】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