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以弱克强的九九个方略|黄忠晶著刘昕讲堂演播|出版物

孙权以弱克强的九九个方略|黄忠晶著刘昕讲堂演播|出版物

刘昕讲堂
279025

孙权这个人不好写,因为乍看起来,特别是小说《三国演义》给人们的印象,孙权除了会用人外,其余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点。

我仔细查阅了《三国志》等有关孙权的资料,对孙权有了一个可以说是全新的看法。总是印象是,其实他是一个复杂而很有个性的人物。 把小说或人们的先入之见同史实两相对照,被歪曲的情况比比皆是,孙权的光彩和特点就很难发现,因此增加了写作的难度。

本书要做的,就是还原一个真实的孙权。 在我看来,孙权首先是一个人,虽然有历史和地位的距离,但作为一个人,跟我们是相通的。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在写孙权的同时,我也联系了当代、外国以及我们自身的情况,并力求把这些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由此写出对人生的深切感悟。

阅读本书,不仅可以让你对三国史和孙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让你获得对人生的深切感悟,还可以让你获得观赏清新文字的美学享受。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请随我来,让我们回到那个群雄割据、战乱不已同时又是异彩纷呈的三国时代,在孙权人生事业的长河中漫游一番,领略一下他的体验和境界,也许最后你会伸出大拇指说,值!


目录


第一章纵谈孙权
孙权十八岁为江东领袖,至去世,在位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一生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一生。戎马倥偬,运筹帏幄,计议决策,任免奖惩,是他日常事务和生活的基本内容。而他的优点和缺点、成功和失败、美德和恶行,也主要体现在这些事件之中。
1.临危受命
2.赤壁抗曹
3.北征西战
4.巧夺荆州
5.屈身事魏
6.称帝登基
7.晚年过失
8.盖棺未定


第二章胸怀大志脚踏实地
孙权年轻时就有纵横天下、与群雄争衡的志向,以成就帝王之业为人生目标。他既胸怀大志,又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紧紧抓住每一个偶然机遇,终其一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进,不知停息,没有满足;因此能超脱物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脱帝王名分。
史家通常认为孙权偏安于江东,胸无大志,不思进取,以保守为目的。这是不正确的,恐怕是只见现象而未识本质。孙权未能一统天下,最终偏守一隅,这是条件使然,不是他无此志。恰恰相反,他这方面的追求有时似乎太过分,反而造成一些失误。
1.假如孙策不死
2.从孙权的长相看真命天子
3.干大事者早立志
4.眼高还须手不低
5.强出头的孙权
6.难在锲而不舍
7.不以成败论英雄
8.孙权的大方和节省
9.何必急着当皇帝


第三章富于谋略明于决断
孙权富于谋略,明于决断,在大事上极有主见,特别在关键性的时刻,能够不为众多错误意见所动,断然坚持自己正确主张,如赤壁抗曹。他善于抓大事,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从而作出决定。在这一过程中,他会充分听取臣下各种不同意见,却不特别依赖于任何一个人。
有主见、不为众议所动,本是雄略之主应有的素质,但缺点往往同优点纠缠在一起。孙权也有因固执己见、不听劝谏而昧于决断的时候,如误信公孙渊,又如立嗣问题。
1.名副其实的孙仲谋
2.危难之中见谋略
3.总得自己作出决断
4.选择与责任
5.曹操吓掉了笔
6.决断难免孤独
7.谁当丞相
8.把握大局不追穷寇
9.多谋与善断
10.也有昧于决断时


第四章举贤任能善识人才
善于用人,是史家一致肯定的孙权的一大特长。孙权善于识别人才、培养人才,把他们放到重要职位上大胆使用。他用人不疑,对部下不求全责备,能容人之过同时又赏罚分明。他能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善于采纳众议之长,不因人而废言,也不因言而废人。一旦认识到自己是错的,他敢于在臣下面前承认并改正。他那坦率认错的态度在帝王中是不可多得的。
孙权也有用人不当的时候,如误用吕壹这样的奸佞之人,几乎坏了吴国的大局;又如对张温这样的难得之才,他因偏信众人诽谤而终身不用。由此看来。一个人的任何一种优点都不是绝对的。
1.王佐之才周公瑾
2.从平民百姓中起用鲁肃
3.在行伍大兵里提拔吕蒙
4.重用陆逊于威名未著之时
5.且容小过揽大才
6.不没全琮之功
7.谁是好人
8.一个坦率认错的君王
9.岂能尽识天下才


第五章冒险开拓尚勇好武
孙权富于冒险精神,尚勇好武。他喜欢骑马射虎,史书上有他刺伤并生擒老虎的记载。他也喜欢亲率士卒,冲锋陷阵;或到前线亲探敌情。他的冒险精神尤其体现在他的重大决策上。赤壁抗曹、袭取荆州、降魏拒刘,都是要冒很大风险和需要很大勇气才能作出的抉择。
史家或者未注意到这一特点;或者虽注意到了,却把它看成缺点的,如说孙权同他的父兄一样,脱不掉果佻轻率的性质,而其父兄均因此而陨命。实际上,冒险开拓、尚勇好武,是一个开国君主必备的品质。缺乏这一方面的精神,就难以打开局面同天下群雄争衡。当然,无谓的冒险应该尽量避免。孙权在这一方面虽然也有过分之举,但并不完全是逞匹夫之勇。
1.一个打虎帝王和弄潮儿
2.孙权的开创与守成
3.生子当如孙仲谋
4.赤壁抗曹和智夺荆州
5.不只是偏将之勇
6.是仪之勇
7.他们为何喜豪饮
  
第六章忍辱负重宽容待人
孙权特别能够忍辱负重。《三国志》作者把他比作卧薪尝胆的勾践。这突出表现在他为了对付刘备的进攻而屈身事魏的那一时期,能够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东西。另外,孙权对于臣下对他的不敬和犯颜直谏,也大都持宽容和原谅的态度。同时他在对待盟国的态度上,也是尽可能地求同存异,宽容待人。这些都体现了一个成熟的大政治家应有的风度和气量。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他性格的另一方面:他有时也会大怒而失去对情绪的控制。这时候往往会造成决策或决定的失误。晚年在立嗣问题上的一些决断就是在大怒的情况下作出的,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人的性格的两面性在这里生动地表现出来。
1.把曹操放在火炉上烤
2.流涕沾襟诓浩周
3.且让刘备一、二步
4.不学孟德杀孔融
5.不砍鼠子的头了
6.谈士人受辱
7.忍辱的极限
8.怒与忍


第七章君臣骨肉骨肉君臣
孙权同他的臣下之间有一条深厚的感情纽带维系着。这是他能够同势力强大的魏和以正统号召的蜀相抗衡的主要力量。在这一方面,不但曹操无法同他相比,就是刘备也显得十分逊色。孙权对待臣下不只是利用的关系,是有一种真情的,一种类似骨肉至亲的感情。这体现了他对人的尊重和平等精神。
但这种感情又是政治化的。这使得孙权在富有人情味的同时,又有着某种人性的扭曲。这特别表现在他对待自己的儿子的态度上:他废了一个儿子的太子位,又赐了另一个儿子死。他在待臣下如骨肉的同时,又把自己的骨肉首先当臣下看。其中的恩恩怨怨,正构造出一个复杂立体的孙权。
1.吴国首先是人和
2.“驴子”诸葛瑾
3.火烧张昭
4.孙权哭的是真情
5.不以寒门弃周泰
6.赐御盖和执鞭的意义
7.深谙心理学的孙权
8.不杀人质和违法奔丧者大辟
9.虎毒也食子


第八章自奉节俭爱民劳民
三国时期的几个开国君主都很节俭,而孙权尤甚。他在衣食住行几方面都十分自我约束。他的主导思想是君非民不立;作君王的应该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体恤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国家才能久长。吴国在三国中立国的时间最为长久,应该与孙权具有这种思想分不开。
但孙权为了备战,为了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外扩张,对百姓的赋税徭役并不是很轻。他常说,劳烦百姓,实不得已。虽不得已,这还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此外,他在刑法的制定上也是比较严厉的。爱民和劳民这一对矛盾,在孙权身上有鲜明的体现。
1.节衣缩食卑宫当皇帝
2.不立皇后和王子
3.亲自耕田的孙权
4.劳民的爱民者
5.施德与施刑


第九章好学育人倡导文治
孙权能够成为一代雄略之主,跟他勤奋好学分不开。他喜好读书,勤于思考,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东西在自己的事业上。在他同臣下的谈话中,在他的诏书里,可以找到许多引经据典的地方。他不但自己好学不倦,还劝勉部下学习。吕蒙就是在他的教诲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杰出人才。
孙权主要的精力和时间花在政治和军事活动上,但他不仅仅是一个“马上君王”,仍然十分重视吴国的文化建设,注重撰写本国的历史典籍,重用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士人。他手下的文化人可以说是济济一堂,吴国文化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1.位高权重学更切
2.“刮目相看”的来历
3.曹丕的嘲笑没来由
4.孙权重修史
5.文才荟萃的吴国


用户评论
  • 晨蒙先生

    刘关张三人中,历来孙权难站C位。这本专门讲孙权的书,可谓填不了空白。刘昕讲堂的演播生动形象,值得推荐订阅哦!

  • 静悦聆优

    很不错的专辑!值得收听!祝贺🎉🎉🎉新作品上架!

  • 晓贤讲故事

    很有价值的一本书,值得一听。主播很棒!👍👍👍

  • Six文利

    孙权,一方雄主,能干之人,有值得学习的方面,好书好声音,追更🤗🤗

  • 随风依云

    孙权,一个不好写,却实际上很丰富的人!。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 与秋

    刘老师出品,精彩不断,孙权谋略,值得后世学习借鉴!好好听一听,必会涨知识!

  • 少阳医生

    恭喜新书上架,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听刘老师讲三国,学历史,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孙权,期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