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人生》

《窑洞人生》

姥姥讲故事2018
77.59万3246

目 录


序言(张小建)

前言(作者刘丹华的话)


一、“北京娃”初到陕北

1.奔向革命圣地

2.陕北农村第一印象

3.小小的峁儿上村

4.开始窑洞生活

5.娃娃知青集体户

6.第一次赶集

7.第一个春节

8.农民眼中的“捣㞞”娃

9.我们眼里的“阶级斗争”

10.自留地风波


二、融入贫穷古老的乡村生活

1.“下苦”第一课

2.“吃”的记忆

3.难言之隐

4.穷欢乐的傻丫头

5.“女子”们

6.第一个麦收

7.恓惶的“老”队长

8.发白水了

9.身边的榜样

10.不一样的姜天良

11.艰难的探亲之路

12.回到这古朴的小山村

13.独自过第二个春节


三、想要“有所作为”

1.坚决不去太塬村

2.学习“复电”热潮

3.女子耕地队

4.办夜校

5.我当“赤脚医生”

6.最难忘的两个病人

7.采药乐

8.参加两级“积代会”

9.回收“小片地”

10.努力表现“斗争性”

11.“一打三反”运动

12.情绪开始低落

13.峁儿上村的娃娃们

14.离队上大学

15.大招工之后


四、重回陕北当农民

1.假期回村探望

2.周总理的嘱托

3.农村问题的“兴趣小组”

4.人生一个重大决定

5.被卷入“政治漩涡”

6.重返公社的那一天

7.热情拥抱新生活

8.“光环”下的尴尬

9.知识青年的新老交替


五、在“大干快上”的口号下

1.初当大队干部

2.在农田基建工地上

3.难忘的一次秋收

4.支书杨秉俊

5.推行“大寨评工法”

6.和王主任“顶牛”

7.延安知青的“扎根派”

8.学大寨运动中的延安知青

9.长命大队新的知青组


六、“扎根农村”的最后坚守

1.“扎根”与“拔根”

2.祸不单行

3.在灾难面前

4.遥远的政治风云

5.内外交困的两个半月

6.支部一班人的雄心

7.长命村里的年轻人

8.特殊的友谊

9.“方方是现成的”

10.长命村的老年参谋们

11.挡住送殡队伍之后


七、上山下乡“退潮”

1.当大学恢复招生考试

2.艰难的选择

3.知青组解散前的“善后工作”

4.延安的一次“政治地震”

5.终于还是决定回北京工作

6.离开陕北

7.坚持到最后的张革

8.遥望陕北农村的变迁

9.一代人永远的怀念


后记


用户评论
  • 数着星星拥抱你

    感谢作者兼主播奶奶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珍贵的作品👍👍👍👍因为有老一辈无私奉献耕耘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听友269713531

    此文写的讲的都好。我非常喜欢听,我为作者点赞!

  • 穿针引线王

    作者的亲历,写的真实,讲的好听,感谢你记录这段真实的历史。

  • 一燮非花

    非常不错的的一本书,很不一样的视角写知青。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些历史。不过我听了晓生的好多书,都是返城难的内容,这本书写的却是知青下乡的意义。我对这段历史的观点是:那些年,中国人口剧增,城市容纳不了这么多人。正面历史意义,知青为当时农村的扫盲运动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带去了新的农业生产力,新的农业模式,更为中国开辟了东北粮仓这样的壮举,更为80年代工业化开始提供了坚实劳动力。 感谢老一辈的人,是他们不辞劳苦,不惧困难,为中国后来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淡月A

    感谢您的好书好声音!书写的很真实,美女有才华书写的好,播讲的更好。

  • 砚底晓月

    经历过,更懂作者的酸甜苦辣咸。那个年代生活虽苦。精神确实充实。朗读者虽然业余,因为是自己的作品,自然有情感注入。

  • 呆叔讲故事

    好是真的挺好,听的挺入迷。五星好评。主播再多出些这样的专辑就更好了。有空到我专辑好评下哦

  • 青年之林

    主播讲述很生动,节奏很好,生活细节很动人,从哪个年代过来的人,生活虽然贫穷,但精神生活一点也不贫穷,反而很充实,陕北的老乡纯朴的感情也让人很感动,怀念那个年代。

  • 听友226994073

    作者大姐写的太好了.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来。而且播的特有感情,听的时而忧伤时而忍俊不禁。总之太喜欢主播了,超赞👍

  • 羽羽565786

    好作品,喜欢。那段历史不会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