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 (明代陈继儒创作小品文集)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一说陆绍珩)创作的小品文集,刊行于天启四年(1624年)。
《小窗幽记》全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共一千五百余则,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立言、立德、为学、致仕、立业、治家等各方面,主要表达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小窗幽记》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
内容简介
全书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12卷,共一千四百余条格言。或陈说利害,指点迷津,以言醒世;或肯定情爱,颂扬忠贞,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或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倡导读书,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厚的学养和良好的性情;或提倡淡泊名利,严于操守,多做善事;或描述隐居生活,赞美田园生涯,宣扬朴素为美;或状物写景,以景悟情,回归自然;或强调静心,体味物韵,提升人生的境界;或评述奇人异物,阐言美文奇书,推崇高人奇士;或描绘物、景的和谐绮丽,赞美阳刚和阴柔之美;或称誉豪士,召唤英雄,使人意气风发;或以自身的体验和认知,陈述做人、处世应遵循的准则;或讨论美的形态、美的条件和美的境界。
主题思想
集中的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对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的追求。
道德是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提倡的重要内容之一。陈继儒指出,为人处世若不符合道德的要求,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色,也将遭到无情的淘汰。“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变者,凄凉万古,我如为善,虽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为恶,纵位极人臣,有人议其过。”一个人的为人在于其自身的德行,权高位重并不等于品德高尚,对名对利的过分追求,往往会导致道德的沦丧。因此,要懂得节制,加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陈继儒认为“才智英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气节激昂者,当以德行融其偏”。意思是说,有才能和智慧、英雄敏捷的人,由于自己的天资聪慧颖悟,所以对事情往往不爱去多加考虑,最容易棋失一着而满盘皆输。如果他们肯努力在学问上下点脚踏实地的工夫,成就一定会比一般人大得多。抱持有志气和节操的人,往往会用自己的观点和人格去要求别人,肯定会激昂慷慨,嫉恶如仇,对社会的看法也往往过于激烈分明。他们应该增进自己的道德和涵养,用慈悲的眼光和宽恕的心情去对待社会和人生。
人成长的道路往往充满荆棘和坎坷,面对困难和逆境,《小窗幽记》告诉读者, “知天地皆逆旅,不必更求顺境”,既要正视眼前的困难,又要不安于现状,有改变困境的信心与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面对层出不穷的变化应付自如的能力,正所谓“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真正的达观之人,处在灾祸之中而不忧不惧,居住福禄之内却不骄不躁,知道那幸福与灾祸都在于自己一人的所作所为和人生观如何。面临困难时,应坚持自己的目标。行动的目的越明确,意志表现的水平越高,就能自觉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而目标的实现应既要有利于自己,也要能使他人从中获益。
艺术特色
全书结构严谨,分类明晰,着意刻画了“幽”的境界,醒、峭、奇、豪四卷抒发了出仕无门,空余一腔报国志的无奈,正如书中所言,“我辈书生,既无诛乱讨贼之柄,而一片报国之忱,惟于寸楮尺字间见之。”情、灵、景、绮、倩诸卷,将文人隐士的闲情逸致和悠然自得寄托于山川水榭和灵书古籍,追求“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徒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的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素、韵、法三卷则呈现出文人雅士追求的人生境界,体现了其“立身高一步方超达,处世退一步方安乐”的风格。
全书析理透彻,入木三分,蕴含的处世哲理和处世思想涉及儒释道三教,可以说,汲取了各家思想精华,融合了多重人生理想。从全书对山、川、民、物,风、雷、雨、露的细致刻画,又可以看出作者生活阅历十分丰富,观察生活全面细腻,对生活进行了深入思考。
该书文辞好。骈散兼行,将骈文的偶对协韵之美、辞藻雅洁之美与散文的错综变化之美、平实畅达之美,有机地融合在极其短小的篇幅里,言简意深。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