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道德经》(上部)

细品《道德经》(上部)

神农采仙草
416119

《道德经》这本书,从名字上看讲的是道与德两个事物,但它更主要的目标还是讲德,讲道是为德服务,道是德的逻辑基础。那么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呢?

道指的自然万物最根本的道理,德指的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理。只要有思想家存在就有这些概念存在。西方哲学有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真理、逻各斯等概念与道概念对应,有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哲学与德概念对应。由自然哲学的道理来推理和论证社会哲学的道理,这一说理的架构普遍存在于哲学家的学说中。一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既包含自然万物的学说,也包含社会、政治、伦理的学说。

老子一度被传为神,说他活了几百岁,出关著述、化胡之类。这明显是人为神化的言论,老子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哲人,可惜我们对他的生平知道的太少,给了后世神话的空间。假如世间真有长生之术,古今中外那么多智者只有老子可以活几百岁。一位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的学者,著书立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不可能在别人请求下还勉强为之。
那么,老子是如何论述道与德呢? 首先,在老子的整个学说体系中,道已经不再是自然万物根本原理的意义了。在老子的学说中并没有讲述万物运作机制或自然规律之类内容。所以老讲的道不是理而是物。他认为道是一个实体,是比经验中万事万物更真实的实在。道作为实体在时间和空间上无间,质地单一纯粹。它是一个理想的单纯永恒的实在,但它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经验的对象。道没有形体可见,没有颜色可察,没有声音可闻,所以我们就无法使用描述和命名可经验事物的语言和词汇去描述和命名它。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关于道可以肯定的只是它必然存在,至于它是什么,长什样却无从知晓。对于经验主义者来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是没有。这就信不足,有不信焉。有不足信的证据存在,必然会有不信任的产生。这就是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且信且疑,下士闻道大笑讥之,不笑不足以闻道。老子为什么总是说道扑朔迷离,唯恍唯惚,若存若无,就是因为相信道存在的有,不相信的也大有人在。与鬼神的观念相似,有人相信它,有人怀疑它,有人反对它。你说它有,但从未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你说它无,总有人会讲些似是非的道理来宣传它。道也属于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观念之列。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