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孙知秋
1381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家族世代为地方是组,因此小时候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少时就有文名。哼哼,14岁随父至赣榆任所,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于赣榆。因父亲到各处做滚屋镜子,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在内的大量见识。父亲病故后,吴敬梓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不热心公民,又生活好重,几年之内,吴敬梓便将上辈所留的的家产挥霍得所剩无几。雍正十三(1735),宜家南京,为云坛盟主晚年生活困顿。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以致以书易米。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吴静子直到49岁时才完成《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用了他近20年的时间。他54岁时在扬州去世。
《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同时它是一本有很有趣的小说: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场举子;清廉或者;逃婚的才女,纳妾的盐商,冒牌的侠客,“水货”隐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寻不着老父亲的孝顺儿郎,骗吃骗喝的书生,坑蒙拐骗的江湖游士……形形色色、个行各业的人都在人间行走,有讽刺,有眼泪,有含义,也有温暖。
小说以生动形象的笔墨,鞭挞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示了人性腐蚀的过程、原因,同情人民群众,从而寄予了作者的理想。它逼真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是一幅新鲜的社会面貌图。
在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第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成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从思想上禁锢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耶,讽刺的说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1、《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起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变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2、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世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3、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晚由而又锋利的讽刺。
4、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无镜子能够真实的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错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喜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是审美感受。
5、《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加以艺术的锤炼,使之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