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寿椿讲《重编施注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

马寿椿讲《重编施注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

雪_无形
3.96万662

马寿椿,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中医科学院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博导,全美中医学会顾问,世界伤寒杂病论研究班班主任、主讲教师。


1970年跟民间大医施济民老师学习中医。


1980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3年考入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82年在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任主治医师,后为病房副主任。


1988年应邀赴美国西雅图东方针灸医药学院教学,此后开设马氏中医针灸诊所,中医癌症支持疗法中心。


全美首批十七位免考获中药资格认证者(中药之父)。


旅美期间应聘为全美首批东方针灸医药愽士班导师(俄勒岗州东方针灸医药学院)


曾应邀赴德为西医班讲《伤寒论》、《金匮要略》。


在全美和华盛顿州作过十几次学术讲座。


在中国中医杂志、中医药杂志、澳洲中医杂志 、德国中医杂志,世界中医杂志美国版等发表论文十余篇。


施济民(1888~1973),字孝先,江苏溧阳人。施氏禀承家传,学宗仲景,先后从师十余人。1937年悬壶于上海,1947年入川来渝,针药并施,活人颇多。他致力于著述,生前成书十二册,其中《伤寒双巨录》《针灸临床录验医寒》《死生之诊》《闻诊撮要》等书,论理精辟,颇多见地。一、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1.危证辨治,自有心得危证辨治,施氏积验颇多。如:面白唇青,目光散乱,二便自出,脉气败绝,涕出口张手撒,法在不治,此指死证。若虽面白唇青,但二便未出;唇虽微缩,但舌未至卷;四逆虽过肘膝,但未至厥;目虽直视,光却未散;虽目瞑而口中沫出,但未至鼾声如锯,其脉或伏或微细欲绝,但趺阳、心脉尚存,此属可救,当速予救治。并将牙关撬开,用指扪舌,若滑润多津为寒邪直中。或头汗如雨,四肢厥逆,此乃寒邪内阻气机,阳气危亡之候。宜重灸百会,以强督阳,下灸涌泉,扶少阴元气,收其浮越之阴,并灸神阚、关元,以逐腹中寒邪,使阴霾凝聚之气,得阳而解散,用药线直灸人中3壮,人常常获救。内服通脉四逆汤及大剂回阳饮,驱阴扶阳救里,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若痰涎涌出或滞于咽喉者,寒邪上干清道也,灸取天突、膻中,内服四逆汤加生姜汁、吴茱萸。或酌情使用砂半理中汤、吴茱萸汤等。此虚寒之救治也。于热证辨治施氏亦有心得,对寒热难辩者主张扪舌,舌苔不滑润,甚则起芒刺,热证无疑。治热证强调十二井放血,委中放血,百会穴品字形放血及水沟浅刺,承浆深刺的阴阳刺法,而于“卒然而倒,人事不知,面色苍白,唇不清不燥 ……”之厥证,则认为此乃一时气机不畅,盖因内中有积滞或抑郁,骤被外邪所袭,以致交通失职,顿成此状。或因顽痰阻塞清道,阴阳相背,既济有乖而成,只须恢复其机能,俾气机畅达,其病自已,不可孟浪攻伐。针大陵,间使以通心包之气,取行间以和肝气,足三里以和胃气。

2.用针轻灵俞募同刺,重补泻而不留针

施氏用针,长于轻灵取胜,用针短,取穴少,手法轻,重补泻,不留针。常双手进针,一取俞,一取募;一取上一取下。施氏谓脏气聚于募而转注于俞。俞募同刺,用于实证可令邪气由阴出阳,用于虚证可令气血流通散布。上下用针,飞经接气,可使经络畅通,多用于实证。一患者耳后核肿如枣大,痛愈半月,诸生皆以为聚虽可散,但短期难愈。施氏则笑曰:“即刻显效,数日可愈。”于是—针翳风,一针外关,得气后先泻外关,后补翳风,一刻钟后核去大半,次日全消。又一患者,咳嗽经月不愈,施氏辨为肺气耗损,俞募同刺,补肺俞,泻中府,针出嗽止。一女患者,病少腹痛(西医诊为附件炎),致腿跨结核(淋巴肿大)。步履艰难,施氏取曲泉一针,停坐半小时后结核散尽,步履如常。不胜枚举,临床疗效可见一斑。3.

晕针以火救,晕灸以针治

施氏独创晕针、晕灸的救治方法。施氏认为其所以晕针,阳气泻也;其所以晕灸,阳气逆也。故主张晕针用火救,晕灸用针救。予巡回各地多年,教授弟子,每遇晕针晕灸时依法营救,从未发生事故。取穴分上、中、下而定,晕上救下,晕下救上,晕中救上下。例如刺头部或上肢致晕者,则从下肢取穴施效,如系刺下辟穴位致晕者,则取上肢穴位救;如系刺激中部穴位而晕者,则从上下肢穴位去救。不可以上救上,以下救下,以中救中, 将有效穴位列之于后,头部救穴,百会;上肢救穴,内关、间使,下肢救穴,足三里、涌泉,昏迷不人中。以上穴位按照救法,轻者用药麻线一灸即转,重者以纸隔数层,用艾条重灸,即可救转。晕灸同法,但用针救,不用火治,轻刺即转。


目录

伤寒杂病论卷一

辨藏府经络先后病脉症篇第一003
辨痉湿暍脉症篇第二.014
伤寒杂病论卷二辨太阳病用桂枝汤法脉症篇第三029
辨太阳病用麻黄汤法脉症篇第四043
辨太阳病用青龙汤法脉症篇第五048
辨太阳病用柴胡汤法脉症篇第六051
伤寒杂病论卷三辨太阳病用承气汤法脉症篇第七061

...............................

辨黄瘅病脉症篇第三十一315
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症篇第三十二323
辨呕吐哕下利病脉症篇第三十三335
辨疮痈肠痈浸淫疮病脉症篇第三十四.351
辨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病脉症篇第三十五354
辨妇人妊娠病脉症篇第三十六361
辨妇人产后病脉症篇第三十七369
辨妇人杂病脉症篇第三十八.385
辨小儿病症治篇第三十九407
辨杂疗方篇第四十413
辨禽兽鱼虫禁忌方治篇第四十一417
辨果实菜谷禁忌方治篇第四十二428

跋438
涪陵古本与宋本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篇章对照表440
方剂笔画索引443
方名目录451
涪陵古本与宋本伤寒论条文编号对照及索引459
宋本伤寒论与涪陵古本条文编号对照表.464

附录1.古今剂量折算表471
附录2.辨正凡例十则 472
附录3 .古今本症方比较相差表474
附录4. 古今本真伪辨正表476
附录5. 传印者题要481

辨太阴病脉症篇第十二129

辨少阴病脉症篇第十三131

辨厥阴病脉症篇第十四149

辨伤寒宜忌脉症篇第十五164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症篇第十六187

辨阴易病已后劳复脉症篇第十七195

辨霍乱病脉症篇第十八.201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症篇第十九204



用户评论
  • 听友333465772

    马老师讲课条理分明,深入浅出,理论配合临床病案举例,娓娓道来,生动有趣

  • 听友280596182

    非常好,由浅入深很有启发,受益匪浅。

  • cqqsboy

    专业而且通俗易懂,可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