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而最初,皇帝只是皇、帝的合称。“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春秋繁露》中又说:“德侔天地者,称皇帝。”所以人们在考量上古的贤君时,根据他们各自的功绩,将能够配得上皇、帝之称的八人合称为“三皇五帝”。可见,此时的“皇”和“帝”还分别为两个称号,不同时用于一人身上。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遂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帝号,自此以后,皇帝一词便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从秦始皇到溥仪的两千多年间,中国大地上共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他们或经历中华民族大发展的高峰,或崛起于民族危亡的低谷,或消沉在陌路悲歌里,或堕落在盛世赞歌中。但无论是流芳千古的“圣主”,还是遗臭万年的“暴君”,只要他们一坐上“龙椅”便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这一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掌握着国家的全部大权,独断专行,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他们的功过是非,关系到了封建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亡和个人的成败。从某种角度上说,中国的封建历史就是皇帝的历史,因此了解皇帝们的活动,对了解中国封建历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而最初,皇帝只是皇、帝的合称。人们在考量上古的贤君时,根据他们各自的功绩,将能够配得上皇、帝之称的八人合称为“三皇五帝”。可见,此时的“皇”和“帝”还分别为两个称号,不同时用于一人身上。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遂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帝号,自此开启了两千年的中国封建帝制历史……向听友推荐此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