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从而永恒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在凌乱的书桌上写上重重一笔。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将结束时,因不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托尔斯泰思想出现巨大困惑。他追溯自己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寻找生命意义,并记录下这段精神活动的过程,取名《忏悔录》。
托尔斯泰《忏悔录》深刻探讨生命意义,与人生、命运、信仰有关。
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如何坦然面对死亡?如何让短暂的人生具有永恒价值?这些有关人生命运的深刻问题,都将在本书中得到启发。
名家的文章,主播声音好听,对作品人物都把握的很好,播音绵长深厚,耐人寻味!
这是所有书里重复听过的最多的作品,篇幅不长,但很多内容都让人感触良多。对于忙忙碌碌为生活奔波的人,这书不能教你怎样赚钱,却可以让你从更高视角看待人生。是不是完全遵从书中最终的结论,也不必要。享受一个大师的思想发展历程,找到自己能够契合的点就足矣。不同时期听这本书,会有不同感触。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是可以穿越时空,给一代代人带来他们需要的东西。“人生不过是一场虚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宇宙里也没有新鲜事。就算我们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宇宙都必然湮灭、重生,也要认认真真过日子,享受这个短暂的生命过程。
托尔斯泰,最伟大的作家、改革家,最有影响的道德思想家。他是一个个人主义贵族,而在他的晚年却很不成功地试图过一种穷苦农民的生活;他起初曾耽于声色,而最终却成为一个...
托尔斯泰50岁时,已创作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世界名著,但面对自己的人生,他依旧困惑,甚至感到痛苦。他因痛苦而忏悔,因忏悔而追问,追问生命的本...
"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从而永恒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在凌乱的书桌上写上重重一笔。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将结束时,因不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托尔斯泰思想出...
从19世纪60年代起,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
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忏悔录》中对生命的终极意义做了大量的讨论,他否认各种现有的终极生命意义的观点,最后也只好把意义归结到信仰上,他认为生命是有限的,唯有把有限和无限连接起来才能讨论生命的终极意义,人才有活下去的理由。在本书的结尾他叙述了自己的一个梦境,来隐喻自己的结论。梦的内容我不展开了,我只谈谈我对于梦的理解——我感觉他意在表达在生活中需要找到一个值得仰望的东西(信仰)来转移对恐惧事物的注意力,寻找一个平衡点便可以活下去。在我看来他的想法只是为了活下去的一种技术性的手段。他活了八十多岁可能也有赖于这种技术,但他是否真的找到自己毫不怀疑的信仰,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