嫔儿读书法名画

嫔儿读书法名画

西园国学
7415
晋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冯承素摹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赏析]

《兰亭序》是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山阴名士四十一人集于兰亭,修禊xi祭,宴曲水,即席赋诗,汇为卷,由王羲之当场作序。这篇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其妍美流便的风神,被后世视为行书的典范和楷模。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羲之书法,在得到《兰亭序》真迹后,曾命当朝书法名家褚遂良、欧阳询以及弘文馆拓书人冯承素等勾摹数本,分赐臣下,以广布扬。兰亭真迹据记载已随唐太宗殉葬昭zhao陵,这更让后世对《兰亭序》原作崇敬不已,冠以中国书法第一帖的美名实在无可争议。

此本用楮chu纸两幅拼接,纸质光洁精细。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后纸明项元汴bian题记:“唐中宗朝冯承素奉勒摹mo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兰亭禊帖”,遂定为冯承素摹本。

此卷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qi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 优于其它摹本。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 “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原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shan县金庭,写下《兰亭集序》,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治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官至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睛帖> 、《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释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