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欣赏》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名牌节目,1961年5月正式开办。常听这个节目,奉其为不见面的文学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后来人们概括的“三名”:名人介绍名作,由名播音员广播。
中国古典文学的赏析,撰稿人是社会上的著名学者,如叶圣陶、臧克家、萧涤非、吴小如、周汝昌等等;介绍的作品是历代诗文词曲的名篇,如李白、杜甫,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等等;播音员是声名赫赫的齐越、夏青、田、潘捷等等。这样的“三名”相融相合的广播节目,能不招人听吗?听这样的广播节目,是一种美的享受。
五千年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时而积,经世而淀,博大深厚。仅从文学方面说,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浩如烟海,光芒万丈。作为后人怎样承前启后、薪火相传?别的姑且不说,从文字上弄懂通就是第一关。拿在手里看不懂,不也还是咫尺天涯吗?社会、语言、思维、心智、情感等等,毕竟沧海桑田,变化太大,差异甚远,因而障碍重重。这就需要有桥,跨越千百年时空沟堑,联系古今。《阅读和欣赏》节目做的就是这类工作,而且做得扎扎实实,做得让人信赖。
1978年7月,《阅读和欣赏》在人们的呼唤声中恢复播出了。方方面面的文学爱好者,教育工作者,研究工作者,以至国家领导人,海外广播电台和学人,纷纷索要文稿和录音。大家像老朋友一样欢迎《阅读和欣赏》节目,那份痴情,就证明了它存在的价值。
话又说回来,《阅读和欣赏》这样的广播节目其实是很难办的。一头是古典,一头是现代,要沟通谈何容易?一方面,要确保科学性,原意不能走样;再一方面,要给予现代的阐发,让今天的人能听明白。
就以文字古译今来说,如果没有相当的才学,怎么能够做到“信”、“达”、雅”?《阅读和欣赏》节目的编写者们,至少要做两个“转化”工作。第一个“转化”是解读古人,先要把握先贤大作的意思,同时转化成今天的思维和表达的符号;第二个“转化”是沟通听众,把上一个转化的成果,进而转化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宜于口头表达的广播语言。这两个“转化”,又要传达原作品的意蕴主旨、风骨神韵,又要贯通古今、雅俗共赏。这真是需要洗沙淘金、千锤百炼的功夫。
《阅读和欣赏》节目的几代人,多少冬去春来,就是这样工作着,不贪虚华,不求热闹,辛勤地有时甚至是甘于冷清地工作着。已故大诗人艾青的一首诗,名为《桥》。诗中说:“苦于跋涉的人类,应该感谢桥啊!”
更新呀,谢谢啦会关注下去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经典至极,至理名言!
好听!而且能学到很多知识,受益非浅!
勍申,北京海淀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香山诗社秘书长,北京秋韵诗社社长,曾出版个人诗集《蒲公英的春天》、《又...
甲午(笔名):生于50年代,曾经军人。喜欢诗歌并尝试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古风体《那年风雪赴边关》《回望兴城》《墓头歌》《忆边关》,散文诗《黑土地的早春是这样》《...
节目主题:Ai主播作品欣赏主播介绍:我是童话Ai主播寄语:点关注不迷路,进粉丝当守护,感恩一路有你们,主播永远爱你,会将最美好的回忆送给你们!更新频率:每周最少...
经典中的经典。只不过个别音频被加上配乐,有点煞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