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得民是为儒,儒者以行道为本务,以得民为效用,以尽性为旨归,孔子列举自立、容貌、备豫、近人、特立、刚毅、自守、为官、忧思,宽裕、举贤、荐友、独行、规为、交友、尊让等数端简而述之,以明儒者之实,以释哀公之疑,以立后学之法。
二O一九年八月,中和书塾去辽宁阜新清新书院游学,期间应书院同仁所请,余觉中先生对《儒行》作了一次较为详尽而深入的讲解,使《礼记》中这篇少为人关注的经文突显出其在当代的特殊价值。
录音中有清新书院老年大学学员及其它学员的体会,质朴动人。完整的录像可在“中和书塾”公众微信号中查找。
《儒行》原文:
哀公問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yú)?”孔子對曰:“丘少(shào)居魯,衣(yì)逢掖之衣;長(zhǎnɡ)居宋,冠(ɡuàn)章甫之冠(ɡuān)。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
哀公曰:“敢問儒行。”孔子對曰:“遽(jù)數(shǔ)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ɡēnɡ)僕未可終也。”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qiǎnɡ)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動作慎;其大讓如慢,小讓如偽,大則如威,小則如愧;其難進而易退也,粥粥若無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處(chǔ)齊難(zhāi nàn),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塗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其備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難得而易祿也,易祿而難畜(xù)也。非時不見(xiàn),不亦難得乎?非義不合,不亦難畜乎?先勞而後祿,不亦易祿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貨財,淹(yān)之以樂好(yào hào),見利不虧其義;劫之以眾,沮(jǔ)之以兵,見死不更(ɡēnɡ)其守;鷙(zhì)蟲攫(jué)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來者不豫;過言不再,流言不極;不斷其威,不習其謀。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居處(chǔ)不淫,其飲食不溽(rù);其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shǔ)也。其剛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為甲胄(zhòu),禮義以為干櫓(ɡān lǔ);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暴政,不更(ɡēnɡ)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bì)門圭窬(ɡuī yú),蓬戶甕(wènɡ)牖(yǒu);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荅(dá)之,不敢以疑;上不荅,不敢以諂。其仕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jī);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讒諂之民,有比(bì)黨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雖危起居,竟信(shēn)其志,猶將不忘百姓之病也。其憂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禮之以和為貴,忠信之美,優遊之法;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
“儒有內稱(chēnɡ)不辟(bì)親,外舉不辟怨;程功積事,推賢而進達之;不望其報,君得其志;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難相死也,久相待也,遠相致也。其任舉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麤(cū)而翹(qiáo)之,又不急為也;不臨深而為高,不加少而為多;世治不輕,世亂不沮(jǔ);同弗與,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慎靜而尚寬,強毅以與人,博學以知服;近文章,砥厲廉隅(yú);雖分國,如錙銖(zī zhū),不臣不仕。其規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孫(xùn)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yuè)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讓有如此者。
“儒有不隕(yǔn)穫於貧賤,不充詘(qū)於富貴,不慁(hùn)君王,不累(lěi)長上,不閔(mǐn)有司,故曰儒。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
孔子至舍(shè),哀公館之,聞此言也,言加信,行加義:“終沒(mò)吾世,不敢以儒為(wéi)戲。”
——選自《禮記》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中庸》为孔子之孙子子思所著。战国时战乱频仍,百家蜂起,中国圣圣相传的中庸之道渐为异端所没,子思忧时忧世,以如椽巨笔发淳厚之言,阐幽奥之义,道平常之事,直揭天道...
本专辑是余觉中老师2016年8月至12月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中国哲学课的讲课录音
本辑为余觉中老师在中和书塾讲解《孝经》的讲课音频,通过为时一年多的周末讲解,余老师对《孝经》作了深入而细致的阐析,使人们对孝的本义有了明确的认识,澄清了历代人们...
《学记》是《礼记》中关于教学的名篇,记载了办学兴教的意义、各级学校的设置,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以及教学中应纠正的弊病等,是古代文献中少见的比较系统...
《下学梯航》为清代大儒刘止唐先生晚年所作,拈出“天理良心”四字,作为人的本原与归宿,通过简要的语言,点明圣学的修学大纲与修学次第,实为学者自始至终不可或离的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