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称为"杜十三"。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但杜牧喜论兵,知者却不甚多。其实早在入仕前,他就利用家中藏书,特别是其祖父杜佑撰写的《通典》,潜心钻研经史,注重军事研究。一生作有《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军事论文,曾注过《孙子》十三篇。会昌三年(843),杜牧为黄州刺史。上书于宰相李德裕,论泽潞兵事。德裕制置泽潞,颇采其言。会昌四年(844),九月迁池州刺史。上宰相李德裕书,论防御回鹘事,德裕称善。会昌五年(845)上书宰相李德裕,论江贼事。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关心的是“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杜牧《上李中丞书》)。
杜牧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文赋家、更是一位时刻关心政治的军事家,还一位书法家。《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遗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