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 第二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 第二钢琴协奏曲

东溜达西溜达
11.89万1827

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十分丰富,有交响曲三部,钢琴协奏曲四部,前奏曲二十四首,音画练习曲两首,歌曲八十三首,歌剧三部,以及大量的钢琴独奏曲、合唱曲、室内乐曲等,涉及各种体裁,其中以钢琴作品最为著名。

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分为:早期(1891~1900),此时期的作曲家正处于学生时代,但其音乐作品已经显示了作曲家的才华。此时期的代表作有《第一钢琴协奏曲》(1891)、以普希金的长篇诗歌改编的独幕歌剧《阿列科》等,在1897年的《第一交响曲》首演失败后,作者进入了音乐创作的低谷。中期(1900~1917)经过《阿列科》的盛大演出后,作者重新恢复了信心,积极的进行全身心的创作。这一时期作曲家写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标志其创作上的成熟。代表作有《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声乐交响诗《钟声》等作品,以及大量的声乐浪漫曲。后期(1917~1943),作曲家对十月革命感到十分茫然,于1917年经瑞典定于美国,自此再未回过家乡。作曲家对于故乡的思念和沉重的失落感,此时期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内涵却很深刻。代表作有《第四钢琴协奏曲》(1926)、钢琴与乐队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1934)、第三交响曲(1936)等。

二、《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18)的创作背景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成熟的作品之一。但是,在此之前,作曲家却由于《第一交响曲》(1895)在1897年首演的失败,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停笔写作近三年之久,并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1900年5月,作曲家接受了医生N.V.达尔博士的治疗并痊愈,该曲是应伦敦爱乐协会的邀请而作,题献给达尔博士。1901年10月27日首演时,钢琴部分由作曲家本人主奏、吉罗蒂指挥、莫斯科爱乐乐团协奏。这首历经磨难讴歌生命之树常青的经典之作,历经百年考验,被认为是俄国钢琴协奏曲中的不朽名作,堪称20世纪钢琴协奏曲的经典。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时期正是俄国革命前夕,黎明前的黑暗,加上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整个俄国处于一种压抑状态,许多知识分子茫然看不到出路,使作曲家也深受影响。在《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以悠长抒情的旋律抒发其内心的抑郁与悲伤,一方面通过恢弘的气势表达其刚毅的意志。乐曲结构安排合理、音调抒情优美、写法精湛、复调技法完美、配器趋于炉火纯青。尤其是作为钢琴协奏曲,钢琴与管弦乐队的平衡十分恰当,可以说,只有与乐队协奏演出多次经验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如此高明的平衡感,才能驾驭如此庞大的音乐作品。

三、《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性格特征

  (一)、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的总体特征

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大多以抒情见长,特别是旋律的悠长。作品中充满了对俄罗斯大自然的眷恋,渗透了对故乡的深情厚谊,使其音乐具有画面感;对民族光辉业绩的怀念,使其音乐具有史诗性;音乐语言综合了俄罗斯民间歌曲和城市浪漫曲的元素,因而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情。他作品中的旋律动听,和声语言丰满复杂,结构布局传统规整。他的钢琴创作既吸收了李斯特的辉煌技巧和肖邦的诗情画意,又继承了格林卡的亲切质朴和柴可夫斯基的真情倾诉,他将这一切同自己的切身体验融为一体,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①。

  1、继承性与民族性

无可否认,拉赫玛尼诺夫是属于俄罗斯的,俄罗斯是他音乐作品创作灵感的源泉。他的音乐作品中总是暗含着某种忧郁的气质,散发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他在协奏曲的写作上继承了柴可夫斯基的风格,并更进一步发展了,用华丽的技巧、演奏技术的辉煌、音响色彩的丰富、钢琴与音乐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交融,以此形成气势恢宏的交响诗篇。

  2、悲剧性

拉赫玛尼诺夫的整个音乐作品中总是被一种悲壮而又不明朗的情绪渗透着,这一方面由于作曲家本身性格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家的命运所牵动着,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非常爱国的作曲家,虽然在他的晚年由于各种原因移居国外,但是祖国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作曲家的心。国家命运的不明朗化也表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如《死亡之舞》、《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等。音乐作品大多借用小调的阴暗来表达作曲家阴郁的心情,也使乐曲内涵哀伤的情绪。

  3、个性多元化

由于拉赫玛尼诺夫即是作曲家又是钢琴演奏家,兼指挥家,使其音乐也呈现了一种多元化的个性特征。他的音乐创作始终处于传统范围之内,比如说和声,一直遵循传统的和声进行来进行创作。但是在传统范围之内,他又有个性创新,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之内,他的创新是靠潜移默化式的影响来打动听众的,人们在初始听他的作品时,根本察觉不到这种创新,只能通过分析辨认来认识到这种改变。他的三职于一身,对于多元化也有影响,在首演《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时就是他本人担当主奏的,可以更好的表现作曲家的意图。

  (二)、《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性格特征

  1、旋律和音调

在旋律上,拉赫玛尼诺夫是继柴科夫斯基之后,俄罗斯又一位旋律大师。由于协奏曲的多乐章形式和传统曲式的要求,需要多次出现新的旋律素材。因此,《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出现旋律并置现象,即我们所熟悉的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旋律和第一乐章副部主题旋律、第二乐章主部主题旋律和第三乐章副部主题旋律同样非常动人且耐人寻味,它们合理的分配在乐曲当中,使乐曲的音调具有完整鲜明的个性和浓郁的俄罗斯风味,使音乐充满真诚,是作曲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另外,乐曲虽然也具有史诗性和豪迈性因素,但总的基调还是以忧郁、温情为主的。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这对作曲家的旋律创作也有影响,比如《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副部主题旋律就孕育着东方风味。

  2、和声和结构

由于作曲家是一位旋律大师,但是其在和声方面也是造诣很深。听《第二钢琴协奏曲》会能感到和声色彩非常丰富且复杂。他与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没有去追求新的和声体系,还在遵循传统的功能和声,却尽可能的在传统之上,寻求创新,以便增加和声新的音响效果。比如《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引子,作曲家利用在持续音的基础上进行和声转换,以求造成音乐作品内部的矛盾对比,逐渐增加和声的紧张性并使之得以解决。这种手法造成不安的情绪,有较强的渲染力。

在结构方面,拉赫玛尼诺夫也是遵从传统更多一些,在《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采用传统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采用复三部曲式;第三乐章是常见的回旋奏鸣曲式。在调性的布局上,《第二钢琴奏鸣曲》也是按c小调—E大调—c小调(转C大调结束)排列,很规整。

  3、钢琴与乐队的完美结合

最值得一提的是拉赫玛尼诺夫驾驭大型音乐作品的能力,他使钢琴与乐队的合作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使人听之会觉得少了哪一种都是一种缺憾。这部音乐作品以火热的激情和奔涌不息的生命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听众。在这部音乐作品中,钢琴的织体更为复杂化,当然也与他本人的演奏能力是分不开的,但是他是在恰如其分的时候使钢琴作为乐队的一部分,与乐队共同推动着乐曲的进行,而不是一味的突出钢琴的地位,忽略其他乐器或乐队的作用。例如作曲家先后让长笛、双簧、单簧、圆号等乐器逐渐的加入到乐曲当中来,使之浑然天成,恰当无比。

通过《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我们可以看到拉赫玛尼诺夫对协奏曲这一体裁的贡献,他“以协奏曲的形式创造了交响曲、交响诗和奏鸣曲所能达成的最强效果。”②这一体裁在他的手中发展出了极其丰富的主题和技巧极高的钢琴独奏部分,成为难有与其匹敌的协奏曲。

用户评论
  • 堂堂_2m

    最爱。没有之一!拉赫玛尼诺夫,终于找到了!太棒了!

  • 狗子胖妮与吼吼

    在其他pt听到过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解析,就很好奇,终于被我找到了,开心

  • pykay

    感谢主播的分享,音乐清晰流畅完整,适合反复聆听。

  • tiger2lion

    这个是比较棒的版本!

  • 徐宏昌

    《拉二》,值得你去细听!

  • Hoshiku

    最喜欢的作品之一,特别是第二乐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