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玉(1907-1972)
京韵大鼓演员、曲艺教育家。曾在解放前灌至多张唱片,被誉为“女鼓王”,其表演风格和代表作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林红玉7岁时随父母从天津迁居北京。她自幼喜爱戏曲,9岁延师习京剧,11岁改学大鼓。初向王文瑞先生学梅花大鼓,王文瑞为其将蔺改为林,遂以林红玉为艺名。13岁改向于德魁先生学京韵,在京、津等地演出,15岁出师。17岁嫁军人孙某,孙死后再返天津曲坛。其后,又拜王祯禄先生为师,专攻刘派京韵大鼓。1926年至1939年夏在津、京各园演出,其间在天津东北城角天晴茶社连续攒底六年。并在1932年春天津《大中华报》举办的观众票选活动中获得“女鼓王”的称号。1939年天津大水期间到北京哈尔飞演出,年底回津,入主宝和轩,并在燕乐、大观园等处为台柱。1946年与中原游艺部主管桑振奎结婚,后桑亦为其伴奏。此时期曾长期在济南二马路青莲阁及大观园内之共和厅、济南公园等处演出。40年代末返津。
1956年参加天津市红桥区曲艺团并任少年训练队教师,在津传人主要有张秋萍、刁丽英、王洪民、马慕荣等。1962年第一届津门曲荟她演唱了《金定骂城》。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她身心受到摧残,于1972年含恨病故。
代表节目有《七星灯》、《乌龙院》、《单刀会》、《金定骂城》、《闹江州》、《桃花庄》、《刺汤勤》、《宁武关》、《孟姜女》、《子期听琴》、《徐母骂曹》、《博望坡》、《长坂坡》和新编历史题材曲目《穆桂英挂帅》等。她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留有《闹江州》《桃花庄》《博望坡》三段实况录音,另有解放前的《宁武关》《大西厢》《刺汤勤》等多张老唱片存世。
章翠凤(1913-1975)
本名章慧卿,河北省良乡县人,京韵大鼓演员,鼓界大王刘宝全的弟子(一说非刘宝全弟子,存疑)。
章翠凤自幼体弱多病,由于母亲深信算命之言,8岁被父母送给舅舅,住在北京西城豚圈儿胡同,因邻居王德纯是大鼓伴奏的叁弦手,章翠凤耳濡目染,爱上大鼓,一个月后正式拜师,开蒙曲目为《战长沙》,学艺3年后登场演唱,渐渐崭露头角。16岁拜鼓王刘宝全为师,经乃师重新指点修正,陆续习得刘派京韵大鼓代表曲目二十余段。不久在百代公司灌制了《华容道》、《大西厢》等唱片,从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演唱风格与刘宝全极为相像。
1949年5月18日,章翠凤于战乱中抵达台北,在夫婿郭宗泰的支持下,邀约吴竹梅、刘静川担任伴奏,重新制作鼓板演唱大鼓,1951年起陆续在台北萤桥茶室、西门町红楼戏院、高雄第一公司五楼演唱,惜知音太少,卖座不佳,次年因参加劳军晚会,大受欢迎,遂加入大鹏轻音乐队,开始环岛劳军五十天,反映热烈,半年后进入陆光康乐队演唱,然而,病后的她工作了四个月后,终于体力不支,1953年底离开此队。数年后偶尔应邀在歌厅或电视上演出,亦仅昙花一现。章翠凤曾应国立复兴剧校(后改名国立台湾戏曲专校)教了一学期的京韵大鼓,以《大西厢》为教材,惜无传人,章翠凤一生只正式收了两位徒弟,第一位是1947年在南京收徒大鼓艺人吴大平,后因两岸隔绝,失去联系;第二位是1958年在台北收徒美国籍女学生石清照,师徒二人并于1960年在国立台湾艺术馆同台演唱,轰动一时,章翠凤除了教石清照演唱、击鼓、身段表演之外,还将刘宝全传授给她的二十四段全部录音(现有《活捉三郎》一段于借助网络广泛传播),让石清照以京韵大鼓为研究主题,完成硕士论文,后来石清照升任教授,仍在加拿大开课介绍此项艺术。1964年赵元任之女赵如兰也为了收集民间艺俗资料,要求章翠凤录音保存,除了京韵大鼓之外,还录下她生平难得一现的铁片大鼓《妓女告状》。 1964年8月27日,章翠凤因生活窘困,疲劳过度而血压升高,得了轻度中风,在她生病后的1966年8月,台湾的传记文学社社长特地邀请著名女作家刘枋为她写了传记《大鼓生涯的回忆》并出版,里面录入了二十余段刘派京韵大鼓的唱词。1989年4月,大陆宝文堂书店出版该书简体版。
1975年,章翠凤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林红玉(1907-1972),女,京韵大鼓演员、曲艺教育家。曾在解放前灌至多张唱片,被誉为“女鼓王”,其表演风格和代表作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7岁时随父母从天津...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京韵...
京韵大鼓,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由当时的鼓书艺人刘宝全等把原用河北语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
京韵大鼓是中国曲艺曲种之一,起源于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形成于京津地区。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
章翠凤最近出来了不少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