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选段-名家名段

豫剧选段-名家名段

玹爸玹妈有声乐园
783.12万1.86万

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2006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成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榜眼。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开封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早期的豫剧演员在一起合作演戏过程中,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逐渐被赋予一个雅号,如祥符五朵云、杞县三亭、豫东五杆旗等清末民初组合,而更早期的演员组合已无从查证。从民国十六年(1927年)起,中国戏曲界吹起流派风,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象徵着个人表演风格成为传统戏曲界的楷模。剧评家、表演家、剧作家、戏迷们都开始以派别来品论表演者的艺术风范,“流派”便成为一种习惯用语,影响所及,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


经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须生、红脸)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刘(忠河)派;小生行当黄(儒秀)派、刘(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当流派王(二顺)派;净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高(兴旺)派等。流派的出现对豫剧有正面意义, 其表演特色是豫剧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用户评论
  • 囧说招生

    很喜欢此专辑 学 招生 也可以关注我哦

  • 炫爸炫妈咪

    百听不厌的豫剧,是中原地区难得的人生养生堂;

  • 小兵想当大将军

    带上字幕就好了 对豫剧戏迷也是一个大福音 这样就能带动整个市场的积极性 不要商业化太严重 谢谢了

  • 桂花醉印霓虹

    感觉又回到了孩童时代,那个时候,农村孩童没有什么玩具,没有手机,电视都很少……只要一听说哪里有唱戏的就飞奔而至,第一次接触也是唯一所爱,虽然听不懂但人多热闹,偶尔买点小零食,无忧无虑快乐成长,太多太多的人和事,珍惜身边的每个人每一天,而今在听只是情怀,回忆一下过往,嘴角只是微微上扬……

  • 听友213004739

    gghhggfggu

  • 文珺语录

    ———————ʕ·͡ˑ·ཻʔ♥︎ ——————————————ʕ·͡ˑ·ཻʔ♥︎ ———————➰༶•┈┈┈┈୨♡୧┈┈┈┈•༶➰———————ʕ·͡ˑ·ཻ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