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问题而起
2017年元旦,一个朋友问我“有没有哪件事情是你每天坚持从未中断的?”
这个问题像针一样刹那间刺痛了我的心绪。我支吾了半天最后用玩笑似的“每天坚持吃喝拉撒睡”化解了脸上的窘迫,但心里的窘迫却怎么也无法退去。
晚上躺在床上,我长久地思考着朋友的这个问题。岂止是现在,回顾过往岁月,也只有小学写日记是每天坚持的,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没有事情每天在坚持看似是缺少一种习惯,其实是缺少对生活的态度、对岁月的思考。甭管什么习惯,即便没有实际意义,只要每天坚持,也是意志力的伟大长征。
我要开始我的长征——读书。
为了杜绝偷懒敷衍半途而废的可能,我又加上了一条:每天写读书笔记发到朋友圈。当然,每天读书写笔记不是为了避免被朋友问住的尴尬,而是为了每天都有收获和进步,更为了每天都在思考和甚至“煎熬”。
1月2日深夜,我在朋友圈公开了这个对自己的承诺,并写下了第一篇读书笔记。从那天起,家里的书桌、旅途的火车、深夜的地铁,在这些或安静或糟杂的场合,我抱着书、笔记本、手机,进行每一天的必修课。
原本还会担心周围人的眼光会羁绊自己的脚步,但是后来发现当你自己理直气壮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2、忘记初心
起初,我写读书笔记只是为了约束自己看书时多用心多思考,所以往往是语言随性、不修边幅,短了三五百字,长了两三千字。后来渐渐发现很多朋友在很认真地每天追着看,甚至还有些朋友私信给我发红包打赏。这让我受宠若惊,也开始感觉到了“观众”带给我的压力和责任。
慢慢地,我忘了“初心”,我不再纯粹的为自己读书、给自己写读书笔记,而是更多地考虑普通读者的感受。于是我开始了跟自己、跟书本的死磕之路。
为了准确传达原作精华,我通常是反复精读三遍以上才动笔写读书笔记并反复斟酌修改;为了方便阅读,我开了公众号、学了PS;为了“听”的方便,总是语速快、常常会吞字、偶尔会口齿的我练发声、学AU,不自量力地要做语音……这是我的态度——读书的态度。
今天,是我坚持读书写笔记的第304天。
今天,我要正式开始一件小事——三上读书会。
3、几点疑问?
1)三上读书会做什么?
举个例子,当你想要吃水果的时候,如果有个人帮你买来全世界最好的水果,帮你清洗、削皮、切片,端到你面前,而且价格还便宜,那是不是很爽?
三上读书会就要在读书领域为你提供这样的服务。
对于工具型实用性书籍来说,读书的目的是获取书中的干货知识,但这通常需要经历“选书买书以及花费大量时间逐字逐句阅读”一系列繁琐复杂的过程,三上读书会就是要替你去做这件繁琐复杂的苦差事,直接给你最精华的干货知识。
但是,三上读书会帮你做的,只是选书买书花时间挤水分挑精华这样的体力劳动,所以不用担心所谓的“二手知识没有营养”,对干货知识的思考和应用这样的脑力劳动需要你自己来做,而且只能你自己来做。如果没有思考,任何读书方式都是无用功。
三上读书会以读书的方式,帮助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系统化的知识。
2)为什么叫“三上”?
欧阳修曾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欧阳修当时说的是写文章,后来慢慢演变成了读书,现在也泛指利用碎片化时间读书学习。所以,“三上”就这么来了。
3)三上读书会读什么?
三上读书会专注经管、营销、互联网、心理学、创业、职场、技能提升等领域的国内外经典名作,重点解读工具型、实用性书籍。不跟风蹭热点,不煽情熬鸡汤,只给你满满的干货、实用的知识。
4)三上读书会怎么读?
不是文字书的语音转化,不是以读书之名兜售自己观点,更不是流于表面的心灵安慰剂。而是精选经典好书,精读细读,择出其中的精华知识、实用技能,写给你看,说给你听。
每天早上七点推送。周六和周日的内容或有所不同,会以轻松闲聊为主,主题可能是音乐、电影、文学、旅行等等。
5)三上读书会为谁读书?
三上读书会的选书没有小说的趣味,比不上散文的静美,更没有畅销书的热度,但三上读书会从来不为取悦大多数,只为1%的终身学习者。
强者总是孤独的,众生才会芸芸。
6)为什么要读书?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式的孤傲太迂腐,“读书无用”式的论调更太片面。读书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的方式,而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最好的方式。
7)为什么不去读原作?
三上读书会比读原作省时:工具型书籍通常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举出案例——研究论证——得出结论。大量的篇幅都是为了证明他的观点和结论,对于绝大部分非学术研究的读者来说,我们只要知道作者的结论方法论以及部分原因就行了。粗略估算,仅此就可以节省80%左右的篇幅,这还不算有些书目刻意注水的情况。
三上读书会比读原作省钱:按照一本书30元计算,一年读50本书,总花费是1500元,而三上读书会是免费的(有收费计划,但暂不执行)。
三上读书会比读原作方便:文字+音频的形式,适应多种场景,随时随地。
8)二手知识没有营养?
也许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首先,我不赞同“二手知识”这个说法。如果真有所谓的“二手知识”,我想全世界99%的知识都是二手甚至三手知识,我们从小到大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在无数前人的无数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写成的,我们听过的长辈的每一句教导,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历经数百代传承下来的。
所以,如果你排斥“二手知识”,那或许只能去“考古”了。
9)为什么不去听得到、樊登?
从知名度、知识储备、社会阅历、演讲口才等等很多方面,我跟罗振宇、樊登他们都不在一个量级上,但是不论罗振宇、樊登还是其他的各种读书内容制作方以及我,我们并不是知识生产者,而是知识搬运工,所以我们比拼的不是自身的知识储备,而是读书能力以及精力投入。
另外,我们的选书侧重不同,我侧重于工具型实用性书籍,虽然这类书籍没有故事情节、没有人物关系,通常枯燥无聊,但这更接近于学习的本质,这样的坚持才更增长知识,更磨练心性。
而那些具有故事之美、语言之美、文学之美的人文类书籍,我认为并不适合任何形式的“代读”。试想,如果你通过别人的解读了解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除了闲聊时增加些所谓的谈资,你完全不会体会到《红楼梦》的伟大所在。这类的解读是披着读书外衣心灵鸡汤,甚至还加了砒霜。
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个素人,并且我也没看到我有成为网红的潜力。所以,如果你唯名人不读,那么,你好,再见。如果你在乎的是内容本身,那么,你好,朋友。
4、挣扎前行
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儿,尤其是工具书,没有故事,只有案例。没有情节,只有方法论。
读书是一件辛苦事儿,它远没有看电影、打游戏、追剧来得轻松有趣。但是舒适不会让你前行,挣扎才会。
读书是一件反人性的事儿,很少有人真正喜欢,大部分人只是习惯。
读书更像是一种修行,它不只会抚平你内心的焦虑,更重要的,它会给你生活的知识,工作的技能,以及,前行中的思考。
三上读书会与你一起,以读书的名义,挣扎前行。
2017年11月1日凌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