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王安石元日儿童版

王安石变法

这是,刘子健著《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中的章节。

121168
王安石变法

二十岁登基的赵顼年轻有为,王安石变法在他的支持下雷厉风行。然而他死后得到的庙号,却是明代数十年不理朝政的万历一样,是意思为:“无法评价”的神宗,这真是让人不知说什么才好。王安石正是那种为了主义和主张,可以放弃一切的人,其中就包括生活情趣和个人享受,也包括私谊和朋友。当然,是曾经的。司马光与王安石,称得上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尽管他们的政治主张截然相反,但要论固执已见和刚愎自用,却不相上下,如出一辙。在对待变法的问题上,与王安石和司马光相比,苏轼...

141万
王安石变法

1004.4万
王安石诗词精选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

426.6万
王安石与临川故里

本书主要就王安石与临川故里的渊源关系、王安石与临川的亲缘关系、王安石家族后裔在抚州域内聚居状况以及迹遗存情况以及乡人学者缅怀荆公、研究荆公、纪念荆公情况进行了梳理。读者可以从此了解到千年来王安石与故里临川的关系以及故里对王安石的情感。

151665
王安石的家国情怀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不仅是文学家更是北宋政治家, 他的是非成败、千秋功罪,到底该如何评说? 他与南京又有着什么样的不解之缘?东南大学魏福明教授讲述《王安石的家国情怀》。 

109966
改革大佬王安石

【剧情简介】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

343.8万
王安石古诗朗诵 元日 梅花

小学生萌萌小猪,喜欢摇头晃脑,萌萌哒天天背诵古诗给你听。萌萌小猪期待大家的鼓励哦! 订阅!点赞!go 点击页面上方“萌萌小猪背古诗”,选择专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收听完整专辑!《梅花 / 梅》宋 ·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

489.6万
王安石变法(完结)

241959
王安石诗词选读

从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所著部分诗词中感悟其精神

551718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  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17万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注释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绿:吹绿。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18717
游褒禅山记 | 王安石

321.4万
王安石传 | 梁启超解读王安石 | 王安石变法| 苏东坡司马光 | 历史改革 |宋朝

原版文言文制作不易,求订阅、求关注、求评论~历史上,没有比王安石更孤独的了。他一生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一直干到宰执。他“在朝不蓄势,在野不蓄钱”,品格高洁。他有勇气,有担当,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甚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1472万
《王安石变法》易中天

我 自娱自乐之读 你 闲来无事可听

146.6万
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

从远古流传至今的历史,本就真假参半,也许就在那些古老优雅的繁体字刚刚组合成官方史书时,它们就已经是谎言了。

703227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萌萌小猪,喜欢摇头晃脑,萌萌哒天天背诵古诗给你听。萌萌小猪期待大家的鼓励哦! 订阅!点赞!go点击页面上方“萌萌小猪背古诗”,选择专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收听完整专辑!《元日》宋 ·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30.5万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及注释译文韵译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散译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注释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闻说:听说。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缘:因为。

11.2万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17.1万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20.1万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简介:《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蓬”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1019万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宋代: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 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7万
天变不足畏:王安石变法的细节

解读历史政治运作与权力之道,记录无情的谋略与无比的忍耐。这是一段高浓度的历史,它里面包含了改革运动的要素:权力争斗、是非激变、制度设计、忠奸面孔、世道人心,当然还有经验教训。到底是谁杀死了这场改革?王安石到底做错了什么?改革是个永恒的命...

801.8万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宋代: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 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