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儿童版第一
读过《论语》的孩子,善常经商。
作为一个七岁男孩的父亲,我的小孩在阅读习惯和识字量上受益于朗诵经典;如果大人能够在孩子三岁时就开始陪同朗诵经典,那孩子的成果更大,又是非常好亲子教育过程,一举多得。朗诵经典的好处:(1)记忆能力:儿童天生是记忆高手,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能背...
论语跟读版-儿童版
建议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听,共同学习,探讨论语其中的可借鉴学习的精华;这是一部蕴含着文化和道德的古代经典著作。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记载了孔子的言行,保留了孔子思想的著作.
儿童启蒙经典-论语故事
论语智慧,意义无穷。 不是干巴巴的背诵,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们更加深入了解古人智慧,古人的学习,处事等方面的理念,将千年文化的精髓在孩子心中扎根,发扬。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来,众多学者学习《论语》,众多大家解说《论语》,可以说《论语》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传不绝奠定了雄厚的基底,成为千人千解、千解归一的必读经典。
小朋友跟读学论语,弘扬国学!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1·1小节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 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亲爱的朋友您好!《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集而成。《论语》是我们学习和了解孔子思想及儒学理论的最基本的典籍。孔圣人的儒家第一书《论语》蕴含了具体的伦理法则和人生哲学。 我是一名国学热爱者,希望通过“读论语...
儒家的精神就是以“心在中道”来贯穿的,“忠”其实是孔子言教的核心。在“孝悌忠信”中,“忠”字其实是应当排在首位的。因为习惯认为“忠”是跟“忠君爱国”挂勾,所以才排在孝和悌的后面,但事实上这是不对的。《论语·里仁第四》中讲: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此处应当有“百家讲坛”式的音乐进入,烘托气氛。意思是说,曾参啊,我所讲的一切道法都是以“一”来贯穿的。单从字型上来看“忠”字,上“中”下“心”,也就是心在中道的意思,中道是佛家的用法,在儒家称为“中庸之道”,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庸”的意思是指日常生活,“中庸”的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行于中道。心在中道,其实是一种内心的中正平和,不偏不倚,不左不右的状态,这种状态以诚实为基础,必须安住于当下,心在当下,没有分别,没有判断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为中道没有标准可依,没有原则可以奉行,而且当下是在不断变幻的,依中道而行的心,才能谈得到“忠”。所以“忠”其实是孔子言教的核心,学会了“忠”,学会了让心保持在中道,儒家精髓就明白了。“吾道一以贯之”,儒家的精神就是以“心在中道”来贯穿的。“一”正是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上下贯穿,心在中道所能达到的结果。
儒家经典-论语跟读(儿童版)...
唯有让经典生活化,生活才会经典化
经典国学—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带译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译: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译: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译: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译: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译: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诵读,方便各位同修学习佛法根基课程--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