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通鉴儿童版

国史通鉴

百家讲坛 方志远讲国史通鉴

百家讲坛 方志远讲国史通鉴

国史通鉴|第一部|经典历史解读

谷园讲资治通鉴精华版:战国史

国史深识:《读资治通鉴论》通解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名传千古、闻名于世,它与《史记》并称“史学双壁”。《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此书付刻未及半,毕沅生前仅初刻一〇三卷,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百二十卷。《续资治通鉴》跟《资治通鉴》有不少出入,《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叙事详而不芜;仅有取舍剪...

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往往不是能力和天赋,而是认知眼界格局;历史真正有价值的,往往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潜藏在大风大浪下的强流。传统的历史讲法,或死记硬背、或戏言故事,让历史失色…在这里,为你带来新视角历史课:从“制度、文化、社会生活”三大方向,讲解真正塑造传统中国并影响至今的隐性逻辑,从细节处还原真实历史。【课程内容】...

资治通鉴熊逸版

请你跟谁熊逸老师的脚步,知道历史的发生,理解历史的发展,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每天更新两集。

《唐国史补》是唐代李肇所著的一部史书。又称《国史补》,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中国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历史琐闻笔记,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仅《太平广记》征...

司马光著 李伯钦编译 全本共六册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这套资治通鉴,总是翻几页便看不下去,希望边读边看能坚持看完整套。并非专业人士,只是爱好,朗读有不到之处还请谅解。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相信各位小朋友、大朋友们都非常熟悉。故事中救人砸缸的司马光小朋友长大以后,成为了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并主持编纂了这部史学宏篇巨著——《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大约300多万字,它讲述了从周威烈王23...


《资治通鉴》是一部“网罗宏丰,体大思精,为前古所未有”的史学巨著,是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共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目的,对治乱兴衰的原因进行分析与经验总结,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用现代文朗诵资治通鉴,带学生走进这本名著的世界。

书籍信息:编年体史书内容重点:1362年历史风云史事主播介绍:喜欢马尔克斯,深爱中国历史,读史明智,喜欢阅读。推荐人群:中青年创业者,为人父母者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此书付刻未及半,毕沅生前仅初刻一〇三卷,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百二十卷。《续资治通鉴》跟《资治通鉴》有不少出入,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叙事详而不芜;仅有取舍剪裁,...

白话版本,三民书局译本,附地图、简单注释、资治通鉴考异、王夫之《读通鉴论》。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294卷,...

北宋司马光所编纂的编年体通史。

书籍信息:本书精选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等编纂的《资治通鉴》中的数百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地呈现这部史学巨著,帮助学生积累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修订版】 刘青文/主编(宋)司马光/著内容重点:•...

一部了解中国1362年历史的宏篇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该书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该书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