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文儿童朗读版

分章读 整篇读

孔子嫡孙所传的儒家学习“心法”。专辑内容:《中庸》的日常标准诵读,不矫揉,力求述而不作。主播介绍:源本书生,出身书香世家,自幼熏染国学,立志从教,几十年如一日深耕国学教育、家庭教育与大语文教育,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理...


《中庸》为儒家经典著作,是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阐述中庸之道,其内容可概括为:以“仁”为指导,以“诚”为基础,以“中庸”为方法的人生哲学,旨在追求人类社会协调、和谐正常发展,所谓“中庸”就是正确而普遍适用的真理...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

《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礼记》中的一篇,也被称为中庸之道。它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提出了一种关于道德,人性和社会秩序的哲学观念。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论语原版全文朗诵

《中庸》是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中庸》认为“至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自宋以来,《中庸》与《大学...

《大学》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


3年级必读

读书,是一种修行;读经典,是一种修炼;读顶级经典,是一种境界。已经发布的“一生必读国学经典”专辑,精选了十部人生必读、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国学经典:《周易》、《诗经》、《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史记》、《六祖坛经》、《近...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易经(周易)-在我国被尊称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受老子,孔子等古圣先贤和历代伟人、哲人推崇并为近现代国内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和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重视的,蕴藏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大智慧之书。

论语原文朗读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乡党篇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微子篇子张篇尧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