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儿童版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集分为:郊庙歌辞 燕射歌辞 鼓吹曲辞 横吹曲辞 相和歌辞 清商曲辞 舞曲歌辞 杂曲歌辞 琴曲歌辞 近代曲辞 新乐府辞 古诗十九首。演播:冰雪熊 | 柒梦哲人美工:越妍昭昭

《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所集作品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隙间。《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中国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

绝版十余年,经典再回归——《少年诗词游》是《经典少年游》诗词曲系列,此套书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2年度“感动我们的十大童书”之一。《少年诗词游》共15册,包括《诗经》《古诗十九首》《乐府诗集》,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乐府诗以朴实无华的姿态,在大风起兮的时代,充当了最为虔诚的记录者。乐府诗并非艺术象牙塔中的创造品,而是一种社会性的文艺,是从汉武帝时代就芬芳于华夏艺坛上的一朵奇葩。百余首诗歌漫舞,诉不尽此间美好。一卷古诗...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莲叶何田田,江南可采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在千年前的相思、欢爱与忧伤中,照见自己乐府,中国诗歌天真亮烈的青春期;上承诗经,...

《乐府诗集》涤除玄览|思接千载|古籍原文490

*北京大学中文系周兴陆教授编著,品读 100 首乐府名篇。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较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

承诗经国风之流觞,汉乐府诗采自民间,情辞恳切动人,展演古代先民生活之百态。


洞箫的历史文化箫 形声。字从竹从肃,肃亦声。“肃”本义为“千针万孔”,转义为“风声尖锐地漫天呼啸”。“竹”与“肃”联合起来表示“一种模拟风声漫天尖锐呼啸的竹制吹奏乐器”。本义:一种模拟风吹声的竹乐器。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横吹笛子竖吹箫”,即笛箫之间最基本的差别。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箫笛同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早在《尚书·益稷》中记载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当因韶乐伴奏乐器以箫(当时为排箫)为主而有此称。箫在汉代时称为“篴”、“竖篴”。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 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清代,箫的形制完全一样。清《律吕正义后编》记载:“明时乃直曰箫,不复有竖篴。今箫长一尺八寸弱,从上口吹,有后出孔;笛横吹,无后出孔。”



送给儿子的古诗大合集

乐府,汉族古代民歌音乐。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

诗经之后是乐府诗,才会有唐诗高峰


儿童文学重学生时代小故事蕴含大道理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并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


东坡乐府笺注,龙榆生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