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卢泰愚联大演讲

西南联大文化课

本书囊括冯友兰、罗庸、张荫麟等先生的文章,围绕“文化”这一主题,从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开始, 通过对哲学和人生的讲解,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讲述中国历史、人文 。

372973
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本书分为西南联大的人、事及在作者在昆明所见人、事三个部分。联大的人包括教授、学生大都认真、纯真、率真,在贫苦战乱的环境里,他们坚定而乐观的生活、治学、研究。在作者笔下,昆明的一切都泛着清新的诗意,尽管也会有一些淡淡的哀伤,那都是对过往的...

351835
西南联大哲学课

冯友兰、汤用彤和贺麟三位大师带读者了解从汉至清各朝代之主要哲学思想, 中华哲学的发展脉络,感知古人的卓绝智慧。

322113
西南联大英文课

    《西南联大英文课》原名《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是西南联大时期(1937—1946)大一学生的英文课本,编者为时任外文系主任陈福田。西南联大的大一英文课是一门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因此,这本书也是联大八年办学中所有学生都学习过的。    全书荟集了四十三篇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文章,均出自中外名家之手,如赛珍珠、毛姆、林语堂、胡适、兰姆、梭罗、爱伦·坡等。这些文章具有跨学科、多层次的特色,体裁多样,篇篇经典,集中了体现了联大外文系“通识为本”“培养博雅之士”的教...

1235
西南联大英文课

712790
在西南联大|汪曾祺

《在西南联大》记录了汪曾祺在西南联大的生活,和同学师长之间的故事。汪曾祺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在西南联大读过书,也在昆明教过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这是他一生待得最长的地方。这七年,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

8821
西南联大英文课

108805
西南联大英文课

《西南联大英文课》(英汉双语版)原名《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由中译出版社于2017年3月出版,编者为陈福田,译者为罗选民等。[1]《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原为西南联大所有大一学生必修的课本,《西南联大英文课》是对该书的首次完整呈现。全书荟集43篇人...

381303
西南聯大英文課

今天起,我将陪伴大家一起品读八十年前民国英文课本——《西南联大英文课》原名《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是西南联大时期(1937-1946)大一学生的英文课本,编者为时任外文系主任陈福田。西南联大的大一英文课是一门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因此,这本书也是联大八年办学中所有学生都学习过的。全书荟集四十三篇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文章,均出自中外名家之手,如赛珍珠、毛姆、林语堂、胡适、兰姆、梭罗、爱伦·坡等。原书为纯英文,手边这本2017年的复版,附有多校英语教师的翻译,我会一并附...

444.8万
西南联大(民国趣读)

《西南联大/民国趣读》中冯友兰、汪曾祺、李建武、闻一多、王景山、贺连奎、朱光亚等,这些民国大家讲述了西南联大八年期间的课堂趣闻、名师风采、社团活动……片段小文、三言两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逝去的过往。咀嚼这些富有特色和活力...

304万
昆明-西南联大旧址

票价详情 暂无 适宜 1-12月,四季皆宜 电话 暂无 简介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知道有一所大学,曾经包含了北大,清华,南开这三所国内顶尖的学府吗?您知道有一所大学经历了“中国教育史上的‘长征’”吗?您知道这所大学汇集过陈寅恪、梁思成、陈省身、周培源...

78848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一书按通览与专讲纵横史学。共两个部分:以联大必修课教授雷海宗的“中国通史”为主,再增设教授专题专讲。专讲共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如此编排,既能有两位老师的篇章互文成趣,多层次启...

1455205
重走:寻找西南联大

Hi春天花花读书会的第一本陪你共读《重走:寻找西南联大》。这本书好厚(不知会录多少期),人物也多,草蛇灰线可以讲很多故事,喜欢花花聊民国系列的小耳朵们,相信你们会喜欢这本书和我的讲读。记得订阅、点赞、收藏、评论呀!部分内容将仅限XiMi团主播...

81250
西南联大通识课:文化课丨影响一代大师的西南联大通识课丨更全面的通识教育,更完整的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

2301.9万
西南联大文学课(完结)

415319
群星闪耀时-一西南联大

338250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_汪曾祺

307.6万
精彩文萃·西南联大的背影

西南联大于昆明,是昆明最大、最亮的文化符号。余斌先生的文史随笔集《西南联大的背影》既有西南联大相关的人物和史事,也有昆明的地方文化、市井生活以及风情民俗。正如余斌先生所言,史地相关,时空难分。只有从昆明的角度看西南联大,或是从西南联大的角度看昆明,才会有立体感和纵深感。 余斌,1936年生,籍贯昆明。云南师范大学教授。1955年入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兰州从事文艺、教育工作三十年。80年代初参与创办《当代文艺思潮》杂志,是该刊主事者之一。80年代末回滇任教。 在理论批评与学术研究方面,主要从事西部文学研究,以及西南联大研究。出版专著《中国西部文学纵观》、理论批评随笔集《大西门外捡落叶》和文史随笔集《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初版名《西南联大·昆明记忆》)。 “经过二十六七年对相关文字资料的梳理和研读,对当年旅居昆明的文化名人行踪的实地考察、考证,我的少年记忆被激活了,充实了,许许多多的文字碎片和记忆碎片渐渐拼合起来,使七八十年前的一段史事呈现出一定的清晰度和现场感,成为可能。这样,我就重新进入了那一段历史,以老者(而非少年)的目光,对当年的一街一巷、一房一舍,乃至一花一树,重新打量、思考、品味、感悟、评说。虽然里面写的不是我,但有我在,有我的故土情怀,有我对那一段少年时光的一往情深。”

175.7万
文萃|西南联大的浮光掠影

播出一些与西南联大有关的名家名作。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这所战乱中临时组建的大学,昆明及云南名人云集,群贤毕至,留下一段闪亮的日子。

259410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的诞生: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平津学校撤离华北。1937年9月10日,下令,北大、清华、南开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1938年1月19日,迫于战事,临时大学宣布搬往昆明。820名学生填写表格,表示愿意前往,占了全部学生的五分之三。不愿意去的,或退学参军,或转学,或返回家乡,同年2月学校迁入昆明。1938年4月2日,更名西南联大,一个月后的5月4日正式开课。西南联大面临的困难:物资匮乏、敌机轰炸、教学条件简陋。西南联大的运作方式:清华校长梅贻琦主持一线校务,南开校长张伯苓和北大校长蒋梦麟坐镇重庆,争取资源。 

12952
大师巨匠(百年大师)|西南联大

《大师巨匠》分为上下两册,用风气之先、家国情怀、文化基座、学术昆仑、狂狷名士、人间性灵、思想行者、人文典范、科学高峰和美的世界十个关键词,试图还原一个个重要的时刻与场景,刻画了百年来近百位大师们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实讲述了他...

10093万
西南联大英文课(原版原声)

436.2万
西南联大英文课/中文翻译

西南联大英文课,很多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早期英文教材。

573217
会广演讲社《演讲日记》

62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