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国家主义

米歇尔·福柯,1926年10月15日出生在法国的普瓦利埃。1946—1949年,就读于巴黎高师和索邦大学,先后获得哲学和心理学文凭。1951年,通过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61年获国家博士学位。1970年被遴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984年6月25日因感染上艾滋病去世。福柯一...

《强人治国:普京传》是一部对普京个人经历及其执政生涯的全面记录。作者安格斯•罗克斯伯勒是英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曾在BBC任职,冷战时期在担任《星期日泰晤士报》驻莫斯科记者期间,曾被苏联作为间谍驱逐出境。2006年,阴差阳错地成为普京政府的新闻顾问...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 【内容简介】 在阴郁的爱尔兰,一位诗人,贾姆斯·克拉伦斯·曼根,背负着童年创伤与社会歧视的重压,踏上了一段心灵的探索之旅。自幼遭受家庭暴力与同伴欺凌,曼根的心灵被黑暗笼罩,却在诗歌中找到了灵魂...


聚焦荀子的政治智慧,他提倡 “隆礼” 以规范秩序,“重法” 以强化治理,将礼与法有机结合。阐述其如何通过此治国方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为古代及现代治国理政提供宝贵借鉴与启示。


《潜夫论》是东汉思想家王符创作的政治著作,凡三十六篇。其内容多数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广泛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教育、历史、思想、文化等多个领域,为后人了解和研究东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本书对《潜夫论》分篇章进...

【内容简介】作品通过第一手的采访资料,全面记录和解读了这位曾服务于克格勃的俄罗斯领导者,如何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如何从任职初期的向西方“求爱”到以越来越强硬的姿态让西方人心生畏惧;如何通过经济改革恢复国力,让俄罗斯人重新找回大国自信;如...

《帝范:中国最伟大帝王的沉思录》共十二篇: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为文虽短,但文辞有力而优美,展现出一代英主对人生和世界的体悟;也是一个马上争天下、马下治天下的开国君主一生经验的总结。

《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为历代儒客尊崇,在今天...

读书,绝不只是为了混一张大学文凭,开启顺风顺水的世界。读书,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是为了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读书,是为了将来能和你的爱人,不止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再精致的花瓶都有碎掉的一天,再美好的容颜都有老去的一天,唯有你读过的书、写过的字,都会逐渐积累在你的身体里,变成你的财富。

与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读《习近平治国理政》,听他们分享学习心得、履职故事。

本书包括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8...

曾国藩是晚清的一位奇才,成就大功业、为世人精神楷模、给后世留下不朽著述,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的完美展现,后世人尊其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但我们也不知道他在家里,在官场中是是...



了解什么是人体?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疾病的根源健康中国我们行动

《大学》原本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宋代大儒朱熹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其做章句,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为"四书之首"。孔子儒学思想中 “学”就是修行、修炼的意思,大学又叫大人之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

本书主要讲了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

普通人容易读懂的zz思想史 可读性极强

“习语青朗——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听书栏目由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联合出品。该栏目集合了天津港集团公司24位青年朗读者共同录制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本音频作品。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 【内容简介】 本书为编纂出版的新加坡前总理、内阁资政、亚洲著名政治家李光耀(1923-2015)的思想观点摘录集,编者从李光耀生前的演讲、声明、访谈、文章和回忆录中萃取精炼文字近三百条,分治国、管理...

中国历史上有诸多经典治国理念。儒家倡导“仁政”,以民为本、德治教化;法家主张“法治”,严明赏罚、强化集权;道家提倡“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轻徭薄赋。这些理念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共同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格局与发展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