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新诗鉴赏与应试

应试作文是孩子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应试作文对比其他文学作品,有很强的特殊性。要求孩子在限定的题目内,利用最短的时间,形成思路框架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好的中学生应试作文,不一定要有华丽的辞藻,但应该要有细腻的情感、深度的思考和缜密的逻辑……...


鄢敬新,佛教学者、心理学家,书法家。1951年5月生于山东青岛。现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中华大藏经续编》点校、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青岛市心理学会理事、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湛山佛学院客座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曾参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


都说现在是⼤语⽂时代,近⼏年兴起的⽂化类综艺节⽬也不少,如《中华古诗词》,《朗读者》等,更重要的是中⼩学语⽂的古诗词,⽂⾔⽂量也增加了,⾼考语⽂分数更是达到新⾼。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结晶,它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学习和呤诵古诗...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从"文学鉴赏与心理"、"古代诗歌的艺术鉴赏"、"现代诗歌的艺术鉴赏\"现代散文的艺术鉴赏"、"新时期小说艺术的思维拓展"、"新时期小说的文化引论\"略说西方现代派文学"、"略说文学批评流派"八个方面讲述了诗歌、散文、小说和文学...

从冷兵器到热兵器、士兵手中的武器在不断革新,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式器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现今,枪械这种远距离作战的武器在战争中被广泛应用,小到手枪,大到重机枪,无一不让人对其爱恨交织。在现代枪械的大家族中,手枪和冲锋枪是外形最小巧的两名成员,虽然它们的成力没有步枪或机枪大,但仍在特定作战环境下发挥着其他枪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枪械的发展史上,手枪是各个时代应用最广泛的枪种之一。手枪作为军官、普通士兵、后勤人员和特战队员的随身式器,无论战争如何现代化,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适应現代战争的需要、许多结构独特、性能优良的新型手枪纷纷亮相。一战后期,为了能适应不同战场的需要,一种用于短距离冲锋的武器诞生了——它就是冲锋枪。冲锋枪虽然出现在一战时期,但在二战期间扬名万里,例如“波波沙”冲锋枪、汤姆逊冲锋枪等。 本专辑精心选取了世界各国经典的近百种手枪与冲锋枪,涵盖了半自动手枪、全自动手枪、左轮手枪和冲锋枪等不同种类的枪械。为了增强趣味性,并帮助听众更深刻地了解各类手枪与冲锋枪的差別,本书每种枪械的介绍都特意分为研发历史、枪体构造、性能解析、行生型号、服役记录和10秒速识等多个板块,并详细罗列了各项参数,让枪械妙趣横生!

玉雕的理论与实践

熟读唐诗开发智力,提高修养!


《老舍新诗》是一部诗词歌赋类网络小说,收录了老舍诗作48首。

《新诗讲稿》由废名,朱英诞二人共同的讲诗文字组成,意在展示史料,和一种相对完整的新诗史观。1936-1937年,废名在北京大学开讲新诗,后因抗战爆发离京回乡。1940-1941年,废名的学生兼朋友朱英诞接续废名在北大讲新诗,对废名的观点多有承继和开发。...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加自身的文化积淀,实现阅读能力质的突破

该书是中央美术学院邵彦老师的著作,主要讲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绘画历史,并探讨中国绘画的审美意涵。全书具有强烈的东方文化情调,著者结合时代背景,作品赏析以及历代史学史研究内容来综合品评存在于绘画史上的作品,以此为读者勾画出中国绘画史的全貌。

《新诗十讲》孙玉石著 中国新诗,摆脱旧体诗而独立萌生发展,自20世纪的1917年以来,到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已经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历程。从胡适、刘半农、郭沫若等或写实或浪漫或明白易懂的白话诗,经过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林庚、废名、穆旦等人的象征派、现代派、意象派诗,到20世纪80年代后产生的朦胧诗、后朦胧诗,以及现今各种各样表现方法复杂多变的现代诗,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艺术趋势,是作者的传达方式越来越追求复杂和多元,对于诗歌的阅读与接受,也越来越多了一些隔膜和障碍。也就是说,就这一类表现方法复杂的新诗而言,诗的创造者与接受者之间,出现了比较大的理解上的鸿沟。为此,作为研究者和批评者,就有必要从理论上进行一种努力和建设,即在宏观地和历史地研究新诗现状和发展的同时,如何注意复杂文本的微观研究,也就是多进行一些美丽而复杂文本的细读、解析的工作,从基础上激发起读者走近和阅读新诗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于新诗阅读与接受的素养和能力,使得更多读者能够从新诗阅读中,获得一种美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愉悦。 多年以来,我自己本身也带领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理论著述、作品读解,进行所谓重建现代“解诗学”的工作,就是这种努力的一种实践。作为一个读者、接受者,也有必要进行自己接受心态的调整与文化素质的提升。


《红高粱》 作者:李瑛 朗读:多吉桑格 北方 红高粱挺立在秋的田野上据说在长城以北猛烈的风雨和炎热的阳光使它们总是攥着拳头生长它修长的大叶子,肆意地飞舞选择的是大刀的形象它钢筋般的根 紧掘住...

系统介绍中国古钱币知识和古钱币收藏的知识。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本书不仅介绍了对联的起源、流变及写作特点,还对古今名人对联、名胜联等进行解析鉴赏,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听友不可错过哦!


茫茫人海,只要还有一人在读诗,诗人就不孤独。《新诗百年诗抄》收入100年来100位著名诗人100首经典的诗歌作品,为您带来百年来的精彩佳作。浙江人民出版社 诚邀 FM104. 5 女主播电台、浙江之声多位大咖主播让经典之声为您读诗。1916年8月23日,胡适写下中...


演讲老师:丁夏清华大学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