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说书金刚经第二十二品

从小最喜欢历史,其次是其他人文社科,于是高中选了文科,本科学了政治,研究生学了历史。读书多,思考多,但是懒,懒得写文章,懒得给别人讲,导致输入多,输出少。因此,虽然认同“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却一直做不到。正好做个音频节目,定时...


国学的详尽阐述。通古达今,用广泛的例证,进行客观精辟的论断,自成一家之言。

声明:此书原著版权归原著相关个人或组织所有,本有声读书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牟利。听众若感兴趣,请购买正版图书!维护版权,维护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也是为了我们能读到更多的好书!希望能倡议全社会更多的人参与到读书的活动中来!汉朝历史四百多年,分以刘邦家族的西汉王朝和刘秀家族的东汉王朝,有着道不尽的酸甜苦辣与无奈纷争。四百多年中,先后有二十多位刘姓皇帝登上历史舞台,而外戚专权也始终伴随左右:诸吕之乱,霍光揽政,王莽代汉,窦氏欺主,梁冀跋扈……还有一种势力——...



金刚般若波罗蜜——《金刚经》

本南普陀寺发放的本子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信心清静,则生实相。

《金刚经说什么》——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的心念坏了,只想修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银行支票就来了,或是有些年轻人,想得神通了,就看见佛菩萨了,将来到月球不要订位子,因为一跳就上去了。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来学佛打坐是错误的。你看佛!多么平淡,穿衣服,洗澡,打坐,很平常,决不是幻想,决不乱来,也不带一点宗教的气息,然后教我们修养的重点就是“善护念”。善,好好的照顾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譬如我们现在学佛的人,有念佛的,能念南无阿弥陀佛到达一心不乱,也不过是善护念的一个法门。我们打坐,照顾自己不要胡思乱想,也是善护念。一切宗教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金刚经》重点在哪里?就是善护念。大家要特别注意!因讲到善护念,我们晓得佛经、佛学里三十七道品、菩提道次第,修大彻大悟的方法中,有个四念处,就是念身、念受、念心、念法。念心是四念处里非常重要的,随时念这个心,知道了这个念头,就是善护念。我们的这个身心很重要,念身,此身无常。念心,我们思想是生灭的,靠不住的,一个念头起来也立刻就过去了,去追这个念头,当它是实在的心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思想每一秒钟都在变去。什么叫念?一呼一吸之间叫做一念。照佛学的解释,人的一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烦恼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里很烦。譬如,有人坐在这里,尽管《金刚经》拿在手上,也在护念,他护一个什么念呢?一个烦恼之念,不高兴。自己也讲不出来为什么不高兴,连自己都不知道,医生也看不出来,这就是人生的境界,经常都在烦恼之中。……由凡夫到成道之路,圣人与凡夫同一个修持的方法,善护念,要善于护念。怎么护念?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内心平静的这一念。护个什么念?第三品“大乘正宗分”已经给我们说出来了,学佛就是证道,释迦牟尼佛及一切佛所证的,那个最高的境界叫涅槃。涅槃不是死亡,涅槃是圆满,不生也不死,不来也不去,永远是清净。纵然在动乱中,也在清净,如如不动。所以得道境界就叫做涅槃。第三品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方法可使一切众生皆入涅槃中,因为自性自度,佛也不能度你。神仙与佛,不过是自度的过来人;一切明师只是把整个经过的经验告诉你。人毕竟要自度,一切众生皆要自度,所以涅槃无法。晓得涅槃无法,那叫我怎么修行呢?善护念。不要忘记了,真正善护念,不住于相,就到达涅槃,此外别无他法。——南怀瑾先生《金刚经说什么》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卷)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与大般若第九会同,而举世流通,智者大师有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约成书于古印度,后由鸠摩罗什于公元5世纪译成中文。全文仅五千余字,以对话形式记录佛陀与弟子须菩提的问答,核心思想围绕“破除执着”展开,被誉为“般若经典之王”。经中“过去心不可得...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金刚经诵读,配乐与不配乐,以及分品诵读。

《金刚经》是大乘佛法的经典!感应极强!有慧根的有缘人会在大量阅读中悟到很多对人生有用的哲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