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兴化民间渔鼓道情

陕北道情

陕北道情作为陕西陕北地区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清涧道情”,后因“陇东道情”和山西“神池道情”流入陕北,形成了“三边道情”和“神府道情”,故统称为“陕北道情”。流行于清涧、子长、志丹、绥德、榆林、子州、保安、吴起、定边、靖边、神木、府谷等地。其中清涧道情最为盛行、最具代表性,被誉为“正宗的陕北道情”。

92.1万
金华道情

301.8万
道情名家名段

太康道情是河南珍稀剧种,它历史悠久,源于春秋远古时代的民间戏曲艺术,分布在太康及其周边地区。它稀有珍贵,清末至民初,是道情戏曲成熟期,新中国成立后是道情由班社到剧团的发展期。

83155
道情(敬善媛)

“妙音天女”敬善媛新作《道情》发布 舒心柔缓慈养身心 丁酉岁末,“妙音天女”、著名艺术家敬善媛发布了2018年个人第二首作品《道情》。《道情》词曲由南宋著名理论家、诗人白玉蟾祖师所作。“紫清明道真人”——白玉蟾祖师为“南宗五祖之一”,是南宋“金丹派南宗”的创派人,才华横溢,精通“儒、释、道”三教,擅长诗文书画。作为一代宗师的白玉蟾,毕生坚毅求道,以其文才风流、书画两绝闻名于当时人文荟萃的江南社会,成为海南历史上的第一文化名人。 《道情》除了是白玉蟾祖师的代表文学作品,也是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称为“诗赞体”。到了宋代衍变为民间新经韵,又称道歌。之后,道情中的诗赞体一支主要流行于南方,为曲白相间的“说唱道情”;一支曲牌体流行于北方,并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发展为戏曲道情。它同时也是我国曲艺的一个类别,又称渔鼓。由于道情亦雅亦俗,曲调易学易记,逐渐在民间流传,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 敬善媛演绎的《道情》给人以清静自然,从容和谐之意。“白云”是世外的意思,“黄鹤”为道家说的真一;“琴心”主静,为阴;“剑胆”主动,为阳;“一杯茶”为闲,既阴阳合和,天地自然“闲中能安乃是闲”。整首词曲都在表达得道出世之逍遥自在,不为世间万物所牵,白云为盖、流水为琴,远古修行人与天地合一的高远境界。 据悉,戊戌新年后,《道情》(静心养生版)将与另一首新歌同步上线,其舒心柔缓、慈养身心的静慢旋律,必将成为瑜伽、太极拳、气功、武术、仙舞、中国功夫等修身养性运动人士和“慢生活”人士的聆听优选,敬请期待! 《道情》EP由慕音乐全网发行,倾情推荐!

16.3万
河南道情选段

河南道情又称坠子嗡,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南东南部。由曲艺渔鼓、道情和坠子相结合,并吸收了秧歌和花鼓的曲调于辛亥革命后形成为戏曲。最初只有双人对口唱,类似二人转的形式,后渐演出大戏。曲调有慢板、二八、流水、裁板、垛子等,唱二...

194547
李洁冰中篇小说集《渔鼓殇》

李洁冰这几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小村生活的肌理,描绘了乡村巫婆、艺人、牧鹅少女,乡村老汉的命运走向,读来犹如走进一幅幅乡村风俗画。

301067
豫剧《故道情》

91075
太康道情 李祥玉

2604
太康道情 朱锡梅

朱锡梅,女,民国29年(1940)出生于太康县城内县前街。1954年参加县豫剧二团,1957年元月调入县道情剧团。1958年后,被选为三、四届县人大代表,1960年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她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理事、省文朕委员、周口地区文朕理事。1984任县道情剧团副团长。

96.8万
太康道情名家名段

最好听的太康道情唱段,精心制作,配有戏词!

1058.8万
义乌道情-汤头

267.5万
《河南太康道情》

546.9万
太康道情唱段伴奏

道情又称渔鼓戏 。太康道情历史悠久,源于春秋远古时代。是汉族 [2] 民间戏曲剧种之一,分布在河南太康及其周边地区。剧目丰富,据普查统计有三十多个曲牌、曲调,包括三大类五大品种。

2428
太康道情 孙贤港

39064
环县道情皮影戏

231.9万
太康道情《王宝钏》

94.5万
义乌道情 汤头

14555万
太康道情 杜广林

71.2万
太康道情 张小花

31万
《Middle Kingdom 龙谣:道情》

123732
【太康道情】专辑大全

道情,亦称“竹琴”“渔鼓”,是中国传统曲艺品种的一个类别。在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都曾广泛流传,是道士抒发情感胸怀布道的一种“道曲”和“道歌”,内容大多宣传一些贴近民众生活的因果报应、离尘绝俗、劝世行善等,由游方道士或道情艺人在各地...

942.9万
太康道情 伴奏专辑

299524
河南太康道情 蔡清芝

76万
沈庆:最后的频道情歌

有人说沈庆,是一个你只要提及“校园民谣”便不可或缺的名字。当年他的一首《青春》唱遍清华北大等全国各大高校,甚至唱进了整个七零年代人的内心,一驻就是二十个年头。1994年由沈庆发起筹备的第一张校园民谣合辑《校园民谣I》更是开启了“青春无悔”的校园民谣时代,造就了高晓松、老狼等人的黄金年代。 曾有人这样形容说“没有沈庆就没有校园民谣”。但是就在校园民谣最风光的时候,沈庆却毅然决然暂别了乐坛,提到离去的原因,沈庆则说,在自己的青春期里面,曾经为了喜爱音乐这么一件事情,不管不顾的投身到唱片行业,直到1997年第一张个人专辑发行的时候,回头去看,发现真可谓“不负青春”。用了八年的时间,从19岁到27岁沈庆说他都在为了热爱,付出了自己的所有,然后突然觉得,这个事情好像就是青春期里头干的事情,顾头不顾尾,特别盲目,已经掌握了该掌握的技能,却没有能力改变那些他不喜欢的东西。到27岁的时候他开始觉得,可能一辈子不能就这么过下去,到了自己该看一看音乐以外的世界了,所以,机缘巧合地投身了广告业。这一头扎进去,就扎了十几年。 2014年,在中国校园民谣诞生二十周年之际,沈庆带着他的作品《最后的电台情歌》再度发声,重新走入公众的视野,对于这次的回来,沈庆说 “这首歌算是一个纪念,不仅是纪念校园民谣的二十年,更是纪念一个被互联网结束的电台情歌时代。” 同年7月24号,在北京,沈庆做了题为“最后的电台情歌”的一席演讲,演讲当中,沈庆提到对他影响最大的歌手乐队,邓丽君,WHAM,李亚明,几乎是整个70年代人的集体记忆。 接下来,我们将时空拉回到一年多一年的北京,听沈庆讲他的音乐与情歌

2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