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玉笙京韵大鼓大西厢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
经典
骆玉笙京韵大鼓珍版典藏[FLAC无损格式]骆玉笙京韵大鼓珍版典藏[FLAC无损格式]骆玉笙京韵大鼓珍版典藏[FLAC无损格式]骆玉笙京韵大鼓珍版典藏[FLAC无损格式]骆玉笙京韵大鼓珍版典藏[FLAC无损格式]免责声明 本主播提供的戏曲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和朋友赠送,仅供欣赏,学习交流,如存在版权问题或侵犯您的利益请通知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更多牛崇光,刘汉飞,张志云,晁岱民,沈起功大鼓书等唱片,音频,视频等戏曲内容请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本主播提供的戏曲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和朋友赠送,仅供欣赏,学习交流,如存在版权问题或侵犯您的利益请通知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更多牛崇光,刘汉飞,张志云,晁岱民,沈起功大鼓书等唱片,音频,视频等戏曲内容请联系我们
骆玉笙(1914.8.31—2002.5.5),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 骆派 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璧》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等;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骆玉笙(1914年—2002年),艺名“小彩舞”,她1914年出生在江南,自己根本不知道确切的出生地点。她刚刚6个月被送给江湖艺人天津人骆彩武做养女,“小彩舞”这个艺名最初就是这样得来的。 骆玉笙从小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
京韵大鼓,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由当时的鼓书艺人刘宝全等把原用河北语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并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
前些年骆玉笙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就在微博和土豆上就搞过骆玉笙实况录音的专题欣赏,现在在喜马拉雅上重新整理一下,方便志扬小盆友本人及列位日常欣赏使用。骆玉笙在明场演出中体现出来的技巧与风采是静场录音中所感受不到的,这也是志扬小盆友之所以爱听...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
京韵大鼓是中国曲艺曲种之一,起源于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形成于京津地区。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
陈玉华,女,京韵大鼓演员,1930年生于天津。自幼学艺,拜胡宝钧为师学唱京韵大鼓,习"刘派"京韵。后拜三弦圣手祁凤鸣为师,得到了系统的传统曲目学习。建国后参加天津市红桥区曲艺团,与京韵名家林红玉、张玉昆、闻书屏等同台多年,其间曾几次被借调到天...
骆玉笙(1914.8.31—2002.5.5),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 骆派 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璧》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等;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
刘宝全(1869年-1942年),男,曾用名刘顺全,字毅民,河北省深县人。京韵大鼓演员,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本专辑收录1925-1936年间灌制百代,胜利,蓓开,高亭唱片共52段,其中包括《古城会》《马鞍山》《南阳关》《百山图》《华容道》《宁武关》《乌龙院...
林红玉(1907-1972),女,京韵大鼓演员、曲艺教育家。曾在解放前灌至多张唱片,被誉为“女鼓王”,其表演风格和代表作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7岁时随父母从天津迁居北京。她自幼喜爱戏曲,9岁延师习京剧,11岁改学大鼓。初向王文瑞先生学梅花大鼓,王文瑞为其将蔺改为林,遂以林红玉为艺名。13岁改向于德魁先生学京韵,在京、津等地演出,15岁出师。17岁嫁军人孙某,孙死后再返天津曲坛。其后,又拜王祯禄先生为师,专攻刘派京韵大鼓。1926年至1939年夏在津、京各园演出,其间在天津东北...
鼓曲大师骆玉笙 - 京韵大鼓珍版
骆玉笙(1914年8月31日—2002年5月5日),1914年8月31日出生于江南地区,京韵大鼓演员,京韵大鼓“骆派”创始人。1918年,开始配合养父演出杂耍。1923年,开始学习京剧和京韵大鼓,并取艺名小彩武。1931年,正式开始演唱京韵大鼓;同年,将艺名改成“小綵...
骆玉笙(1914.8.31-2002.5.5),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
孙书筠(1922年—2011年12月8日),女,原名孙慧文,北京人。刘(宝全)派京韵大鼓演员,京韵大鼓女声化的丰碑。 孙书筠8岁从父学唱京剧,11岁拜王文瑞为师,改学京韵大鼓。16岁开始到桃李园等曲艺演出场所演出,得到了名弦师韩德荣、钟少亭、钟德海等人的指点,技艺大为提高。18岁首次来到天津,在庆云戏院演出,经过一个时期逐渐站稳了脚跟,她认真地观摩学习刘宝全的艺术特色,并虚心向刘求教,20岁时有幸给与鼓王同台演出。50年代初,加入群声曲...
刘宝全(1869年-1942年),男,曾用名刘顺全,字毅民,河北省深县人。京韵大鼓演员,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作品有《大西厢》等20余段。 刘宝全七岁入私塾,读书之余,喜欢听戏和学着唱戏。九岁时,举家流落到河北关上。父亲刘能靠扎纸活、制冥衣为生,常向木板大鼓艺人王庆和学唱。刘宝全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木板大鼓。为了生计,父子一起卖艺,父亲演唱,他弹三弦伴奏,慢慢地自己也学会了演唱。十五岁在天津拜名家宋五(宋玉昆)为师,继续学唱木板大鼓,又向琵琶名家陆文奎学弹琵...
阎秋霞(1927-1988)出生于河北省农村的一户贫苦家庭中,十几岁开始在北京学艺,后来拜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白云鹏为师。白老生性厚道、慈祥,对她颇为怜爱,遂在艺术上倾心教导,她也聪颖勤奋,不久即与其师同台演唱,初露锋芒。解放后,阎秋霞致力于新中国的曲艺事业,白老先生倍加教诲,使其深得真传。她演唱的红楼梦曲目《黛玉焚稿》、《探晴雯》、《遣晴雯》、《太虚幻境》等节目皆宗其师之格,倍受观众赞许。解放后不久白云鹏先生逝世,阎秋霞则为白云鹏先生唯一的传人,把白派的演唱艺术保留了...
小岚云(1923-1992),京韵大鼓演员,本名钟俊峰。她生在北京宣武门外的一个曲艺世家。她的祖父钟有亭是北京三弦名票,父亲钟贞荣是著名弦师王鸿利之徒。她的二叔、三叔、四叔均为技艺不俗的弦师。三个姑姑也是当时京韵歌坛上的佼佼者。父亲、四叔、三姑母自她八岁起正式教她京韵大鼓。十岁拜著名京韵大鼓女艺人石岚云为师。她勤奋刻苦、肯于用心,在石岚云近乎严酷的教授下,她的发声、吐字、行腔、工架乃至鼓板全都打下了厚实的功底。十二岁她替师登台,一亮相即引起观众注目,获得赞誉,...
赵学义(1945-2006),国家一级演员,白(云鹏)派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曲艺教育家、改革家。1958年考入天津市曲艺团,1961年拜阎秋霞为师,是白派京韵大鼓第三代演员的佼佼者。 赵学义1958年考入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由桑红林开蒙,后又曾跟随骆玉笙学习,1961年与刘志光、李世明、韩桂芬共同拜入白派京韵大鼓艺术家阎秋霞门下,成为了白派京韵大鼓第三代演员的门长。 文革结束后,赵学义重返舞台,与自己的丈夫——曲艺乐师韩宝利妇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