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老艺人杨
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很早以前就有许多秦腔界的老前辈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经典唱段,我们在这里展示给广大戏迷朋友,让秦腔这门艺术永远的传承流传下...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二人班。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汉族戏曲剧种。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
《撂地儿》一书中写到的40 位曾在天桥撂地演出过的艺人,许多后来成名,离开了天桥。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可贵的资料,作者在介绍艺人时,还结合他们的从艺经历、随文梳理了许多曲种(如单弦、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滑稽大鼓)流派演变与发展过程,...
这两本磁带的录制者和表演者都已经作古,具体录制地点不详,演奏者不详。有懂得老师可以留存。
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传统曲艺曲种之一。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于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河间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称,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被...
这是一部写相声行几十年兴衰变迁的小说,是一部写民间艺人的小说。相声,英文翻译:crosstalk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分为北派与南派,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
本专辑放送的是相声界中的一些老前辈,将会不定期的进行更新!
杨议,1962年1月10日出生于中国天津市的一个相声世家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之子,中国内地相声、影视演员。杨光相声社创始人 ,同时也是杨光品牌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和《杨光那些事》系列的导演兼主演 。1995年获得侯宝林全国相声大赛金像奖。 2002年凭借《如此办学》获得首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3年凭借《肉烂在锅里》再度获得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 2004年开始自导自演都市轻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成功塑造了杨光这个热心、善良、但也有不少小毛病的天津小市民形象。该剧共拍摄九部。2013年2月26日,执导并主演的电影版《杨光的快乐生活》全国首映 。
老相声精选
在中国的相声演艺圈,杨少华杨老的名字可以说是响当当,他常常活跃在北京和天津,以及各大电视台,他与土地和儿子一起研究新节目,为的就是博观众一笑.
王谦祥,男,相声演员。1948年2月出生于天津市武清区城关镇大桃园,师承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曲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李增瑞,男,1947年出生于河北易县。相声名家,...
杨少华,1932年出生于北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1944年进入北京启明茶社学习相声。70年代初期,杨少华开始与马志明合作在第二届津门曲荟表演了《戒烟》、《地理图》等节目,90年代初改与赵伟洲搭档。 2003年与儿子杨议合作对口相声《肉烂在锅里》,并获...
杨议,男,著名相声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老师第五个孩子。本名杨仪,后来自作主张干脆将“单立人”去掉,改成言字旁。杨议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天津度过。主要作品:《歌厅轶事》《如此办学》《潇洒走一回》《肉烂在锅里》等。有影视作品:《防守...
隔壁老齐单口相声、对口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