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曲艺快板艺术
常志,笔名常智,六七年保定农专毕业,到县剧团从事乐队工作,十年间从未间断快板探索,七六年常志加入河北省曲艺团,从事专业快板书表演。人物成就:近三十年,常志先后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常志多次荣获河北省创作、表演一等奖,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人物作品:常志的代表作有:长篇快板书《西游记》、《续西游记》、《后西游记》、《哪吒》、《观音缘》,长篇西河大鼓《穆桂英》等。担任职务:河北曲协副主席、中国曲协理事、中国快板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河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 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点和民间意味的表演艺术形式集成,曲艺具有这样几个主要的艺术特征:首先,曲艺表演是以"说"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所以要求它的语言必须适于说或唱,一定要生动活泼,简练精辟并易于上口。其次,曲艺不像戏剧那样由演员装扮成固定的角色进行表演,而是由演员装扮成不同角色,以"一人多角"的方式,通过说、唱,把各种人物、故事表演给听众。因而曲艺表演比之戏剧,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其三,曲艺表演的简便易行,使它对生活的反映快捷,曲目、书目的内容多以短小精悍为主,因而曲艺演员通常能够自己创作,自己表演。其四,曲艺以说、唱为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因而它是诉诸于人们听觉的艺术,它通过说、唱刺激听众的听觉来驱动听众的形象思维,在听众的思维想象中与演员共同完成艺术创造。其五,曲艺演员必须具备坚实的说功、唱功、做功和高超的摹仿力,演员只有具备了这些技巧,才能将人物形象刻划得维妙维肖,使事件的叙述引人入胜,从而博得听众的欣赏。以上是曲艺品种艺术特点的不同程度的近似之处,是它们的共性。同时这些曲种又是各自独立存在,自有个性的。不仅如此,同一曲种由于表演者各有所长,又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即使是同一流派,也因为表演者的差别而各具特色,这就形成了曲坛上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
李凤山(1917-1990)李派快板创始人、“快板书”艺术缔造者,幼学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底蕴。1924年开始学习评戏,1935年被迫无奈乞讨、学习数来宝,1944年拜评书艺人段荣华为师,1948年由杨少奎代拉为师弟、拜入焦少海门下,1952正式使用“快板书”的名称进行...
志扬小盆友精选出来的100段北方曲艺老艺人演唱的经典作品,说是北方曲艺,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地说,应该是在京津一带享名的、解放前就已从艺的老艺人的作品。有一些北方的比较大的曲种,比如东北大鼓,就没有收纳进来。还有一些曲种的作品推介并不全面,比...
昆曲艺术欣赏【4集】(曾震宇:武汉音乐学院)
影视中的戏曲艺术 - 苏州大学
一、京剧: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程砚秋、周信芳、叶盛兰、张君秋、李宗义、李少春、赵荣琛、袁世海、李玉茹、张文涓、荀慧生、言慧珠、杨宝森、李多奎、童芷苓、谭富英、赵燕侠、尚小云、关肃霜、李和曾、新艳秋;二、昆剧:张继青、俞振飞;三、昆曲...
2003年11月底,南京着名曲家王正来老师遽然而逝,曲界震惊。香港和韵曲社曲友,为纪念老师精深曲艺,於本年七月筹集经费,辑制一套双光盘,内容包括80年代至03年录音,以飨曲友,以圆老师生前计划出版唱腔光盘之愿。王老师自选88年录制之曲目,有《长生殿》〈惊变〉【石榴花】【上小楼】【扑灯蛾】【尾声】、〈闻铃〉【武陵花】、〈哭像〉【滚绣球】【脱布衫带小梁州】【么篇】【上小楼】【快活三带朝天子】【耍孩儿】、〈弹词〉【梁州第七】【八转】、〈偷曲〉【鹅鸭满渡船】等。由...
作者以自己的少年记忆和生活经历为蓝本,通过东湾村小戏迷胡闹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戏曲艺术对成长的深刻影响。这是一部充满乐声的小说,细腻的文学语言精准描摹出戏曲的视听艺术
1980年代,中国唱片社出版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系列唱片、盒带。共100辑。其中昆曲共三辑,收录了张继青(第6辑)、侯永奎(第32辑)、俞振飞(第52辑)三位前辈昆曲名家的唱腔。
1980年代,中国唱片社出版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系列唱片、盒带。共100辑。其中秦腔共四辑,收录了李正敏(第45辑)、肖若兰(第55辑)、刘毓中(第74辑)、任哲中(第85辑)四位前辈秦腔名家的唱腔。
1980年代,中国唱片社出版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系列唱片、盒带。共100辑。其中评剧共七辑,收录了新凤霞(第5辑)、小白玉霜(第24辑)、筱俊亭(第47辑)、花淑兰(第64辑)、韩少云(第83辑)、马泰(第84辑)、魏荣元(第93辑)七位前辈评剧名家的唱腔。
1980年代,中国唱片社出版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系列唱片、盒带。共100辑。其中扬剧共一辑,收录了前辈扬剧名家高秀英(第16辑)的唱腔。
1980年代,中国唱片社出版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系列唱片、盒带。共100辑。其中淮剧共一辑,收录了前辈淮剧名家筱文艳(第38辑)的唱腔。
1980年代,中国唱片社出版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系列唱片、盒带。共100辑。其中湘剧共一辑,收录了徐绍清、彭俐侬(第58辑)两位前辈湘剧名家的唱腔。
1980年代,中国唱片社出版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系列唱片、盒带。共100辑。其中粤剧共四辑,收录了红线女(第60辑)、马师曾(第88辑)、罗品超(第89辑)、白驹荣(第100辑)四位前辈粤剧名家的唱腔。
1980年代,中国唱片社出版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系列唱片、盒带。共100辑。其中京剧共24辑,收录了梅兰芳(第1辑)、马连良(第2辑)、裘盛戎(第3辑)、程砚秋(第11辑)、周信芳(第12辑)、叶盛兰(第21辑)、张君秋(第22辑)、李宗义(第23辑)、李少春(第31辑)、赵荣琛(第33辑)、袁世海(第41辑)、李玉茹(第42辑)、张文涓(第43辑)、荀慧生(第51辑)、言慧珠(第53辑)、杨宝森(第61辑)、李多奎(第62辑)、童芷苓(第63辑)、谭富英(第...
1980年代,中国唱片社出版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系列唱片、盒带。共100辑。其中越剧共七辑,收录了徐玉兰(第7辑)、袁雪芬(第27辑)、尹桂芳(第50辑)、范瑞娟(第57辑)、王文娟(第68辑)、戚雅仙(第77辑)、傅全香(第87辑)七位前辈越剧名家的唱腔。
1980年代,中国唱片社出版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系列唱片、盒带。共100辑。其中滇剧共一辑,收录了彭国珍、万象贞(第76辑)两位前辈滇剧名家的唱腔。
竞华(1926-1998),女,本名董汝陵,老一辈杰出的川剧表演艺术家。与陈书舫、杨淑英、许倩云并称“川剧四大名旦”。建国后先后为西南川剧院、四川省川剧院二团、成都市川剧院主要演员。她戏路宽广,尤以精湛、独到的唱腔艺术著称于世。代表作有《思凡》《拷红》《三祭江》《乔子口》《审苏三》《打饼》《凤仪亭》《出北塞》《坐府金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