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大鼓名家唱段马增蕙




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传统曲艺曲种之一。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于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河间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称,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为西河大鼓。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创始人一般认为是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起源时间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早期,西河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如《杨家将》、《呼家将》等。西河大鼓进入天津后,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艺人,产生了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以及20世纪40年代由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创立的专工短段的马派,使西河大鼓流派纷呈,展现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西河大鼓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击铜板和书鼓说唱,另有专人操三弦伴奏。其唱腔简洁苍劲,风格似说似唱,韵味非常独特。西河大鼓的传统书目,有中长篇150余部,小段370余篇。内容大部分是历代战争故事、历史演义、民间故事、通俗小说、神话故事和寓言笑话等。其中不少书目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继承了中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2006年,西河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翟立欣 河北石家庄晋州人,年轻演员中的佼佼者 从小酷爱西河大鼓。先后师从白建章、武文志等西河名家,擅长长篇鼓书《薛刚反唐》、《响马传》、《杨家将》,短片小段等等, 现仍常年活跃在舞台上,深受观众喜爱。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汉族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

翟立欣,当代著名西河大鼓演员

河大鼓——呼家将全96集由艳桂荣老师演唱。

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传统曲艺曲种之一。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于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河间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称,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为西河大鼓。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创始人一般认为是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起源时间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早期,西河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如《杨家将》、《呼家将》等。西河大鼓进入天津后,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艺人,产生了北口朱...

郝秀洁,女,1958年生人,西河大鼓演员,满族,辽宁人。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郝艳霞之女。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郝秀洁自幼学习西河大鼓,她演唱的《一百单八州》《相马》曾获两届天津市青少年基本功表演二...

陈凤芸(常误作"陈凤云”),女,1937年生,辽宁辽阳人,西河大鼓演员。 她幼年拜左田凤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后拜入田荫亭门下继续深造,她的表演感情真挚,演唱韵味醇厚,说表生动自然,是当代不可多得的一位说书大将。 解放后参加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书...

郝艳霞(1923-2003), 著名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郝派”长篇书目重要代表人物。生前曾任天津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研究会会员。郝艳霞之父郝英吉(“郝派”西河大鼓创始人)原为“南口”名家王殿邦之徒,后又拜一代宗师马三峰之...


名家选段汇集


一、豫剧名家有:豫剧六大名旦——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二、这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为主,而陈素真则是边打边唱,边唱边舞,唱、念、做、打、舞综合运用,首创哑剧、豫剧混合运用,并把中国古典舞蹈融入豫剧中,她把只注重...




纪永芬,1946年生人,西河大鼓演员,艳桂荣弟子。活跃于曲艺舞台数十年,致力于发扬艳派西河大鼓艺术,代表作《罗成算卦》、《大破葫芦谷》、《赵五娘寻夫》等

田荫亭 田派西河大鼓创始人 西河大鼓中的阳春白雪

传播传统文化,传统曲目,来自网络,硬盘已满无法存储,借此平台分享,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可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