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剧大鼓
绍剧,原名“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源于秦腔,1950年定名为绍剧。 [1] 绍剧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现为上虞区),流行于绍兴、慈溪、余姚、萧山及其他浙沪一带。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杭州、宁波、绍兴等地广播电台之绍剧珍贵录音。
名家荟萃,流派纷呈。铿锵乱弹,舍我其谁?
绍剧,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原名“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源于秦腔,1950年定名为绍剧。
绍剧,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原名“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源于秦腔,1950年定名为绍剧。 [1] 绍剧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现为上虞区),流行于绍兴、慈溪、余姚、萧山及其他浙沪一带。
绍剧,原名绍兴乱弹,1950年,正式命名为绍剧,是我国乱弹戏剧流传在绍兴的一支,是一种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调的绍兴地方戏剧。 绍兴乱弹的演出与绍兴的民风习俗紧密地联系着,这种演出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而是民间宗教、风俗的一个组成部分,称...
绍剧完整剧目合集
绍剧是浙江省的传统戏剧。绍剧一直是绍兴赛社时主要的演出内容,乱弹班在庙宇草台、广场村野登台,锣鼓喧阗中面对万千观众引吭高歌,以慷慨激昂的唱做表现惩奸除恶、报仇雪耻等类的题材,繁音激楚,声震四方,起到了刺贪刺虐、警世醒民的作用。绍剧遗产在2...
发现电脑里还有好些伴奏练习曲子,有绍剧爱好者自娱自乐、有艺术班学生练习的、也有我从一些视频音频截取下来的伴奏,传上来和广大绍剧爱好者一起分享学习。
收集了一些我喜欢的绍剧名家名段,附上唱词,有一些是我一边听一边记录的,有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绍剧,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原名“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源于秦腔,1950年定名为绍剧。 绍剧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现为上虞区),流行于绍兴、慈溪、余姚、萧山及其他浙沪一带。 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最具代表的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龙虎斗》等。[2] 绍剧是一种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调的绍兴地方戏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008年6月7日,绍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自 《百度百科》
绍剧,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原名“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源于秦腔,1950年定名为绍剧。[1]绍剧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现为上虞区),流行于绍兴、慈溪、余姚、萧山及其他浙沪一带。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
筱昌顺(1911—1970年)绍剧演员。原名彭运生,又名彭其盛。浙江绍兴人。 筱昌顺,绍剧演员。原名彭运生,又名彭其盛。浙江绍兴人。幼年当过学徒。17岁进绍兴大班坐唱班学艺,演老生、老旦。19岁倒嗓,坚持锻炼,终于恢复。喜用低音,高低过渡不露痕迹。字正腔圆,形成独特流派。1939年到上海参加同春舞台演戏。以演《桃花恨》、《苦命女》等剧而知名。1954年参加省及华东区戏曲会演,均获演员一等奖。1960年在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成功地塑造了唐僧形象,此剧被拍摄舞台艺术片。另在《百岁挂帅》中饰余太君、《血泪荡》中饰王三九等,均为其代表作。1950年曾组织昌顺舞台,任团长。后任浙江绍剧团副团长兼艺委会主任。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天资聪慧的山东女孩林雪梅随乡亲三伏逃荒流落北平,幸得被人们称作大鼓妞儿的女艺人靳大红相帮,引荐至“北弦王”金三省门下学唱大鼓。很快即学有所成,按照行内的规矩,艺徒头一次卖艺必须到妓院演唱,金三省带她来到八大胡同,“赏春楼”里的所见所闻令她大为震惊,妓女们与大鼓艺人供奉的竟然是相同的神祗,并亲眼见证了前辈章红宝的沦落,近距离地接触到了日本人。 白丫头为生活所迫,每日去妓院“串邪钵”。德晓峰借债务逼娶白丫头,其父老贵贪恋钱财,昧着良心把亲生闺女推进了火坑。金三省...
三龄童,男,浙江绍兴人,1933年出生,本名王振芳,著名绍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第三、第四届文代会代表,全国先进文艺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首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出身戏曲世家,祖父王茂源为“七邑第一丑”,父亲王纪发也是知名老生演员。自幼受家庭熏陶,1945年入“泉源第一舞台”在绍兴觉民舞台挂牌演出,在《忠岳传》中饰演岳飞,被观众誉为“神童”,那年正好13岁,遂取艺名“十三龄童”。 从艺60多年来,成功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如《于谦》中的于谦、《二堂训子》中的刘彦昌、《清官册》中的寇准、《孙安动本》中的孙安、《朱砂球》中的刘成美、《血泪荡》中的任老爹等。唱腔高亢激越,音色明亮,抒情婉转,咬字清晰,官带做功享有“绍剧独一无二”之美誉,颇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佩。 著有自传《绍兴乱弹从艺录》等。 事实上,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演员,更是一位优秀的绍剧编剧和导演,在他手里,创造了很多由传统剧目改编移植的新戏,还整理了很多剧本。近十多年里,他参与指导《黄飞虎反五关》《郭彦威》(五龙会)《潼关》等排练工作,还改编了整本《龙凤锁》。 王振芳在艺术上是一个多面手,除了喜爱书法,他还有一身手塑泥头脸谱的好功夫,生前把自己制作的约300个脸谱,捐给了绍剧艺术研究院博物馆,供人研究与欣赏。 2016年9月19日下午4时半许,著名绍剧表演艺术家王振芳在病床上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绍剧史上一颗巨星就此陨落。
唐高宗龙朔年间,樊梨花六旬寿诞,薛刚奉大哥薛猛之命回府拜寿。卢陵王与太师张泰之子张登云违犯圣命,骑马过了辽府,被薛刚闻知,追至御祭院评理,闯入太庙,一时酒醉性起打死张登云,打落卢陵王金冠。张泰为报子仇,唆使旗牌上打先王圣像,下扫九台御祭,被薛刚看见,又责打张泰,薛刚知祸非小,逃奔他乡。 唐天子李治不顾徐策、程咬金劝阻,听信张泰一面之辞,将薛丁山、樊梨花满门抄斩。唯薛刚之妻韩氏逃到韩山,招兵买马欲侍机复仇。 薛猛在阳河屯兵五十三万,恐其反上长安,李治命宋林调薛猛进京,以绝后患。薛猛愚忠,不听劝告,以致全家回京被杀戮,徐策天牢换子,救出薛家后代薛蛟。 十五年后,薛蛟练就一身武艺,徐策与薛蛟说明原委,叫其赴韩山投奔三婶母韩夫人。薛刚在金鸡山与首领赵刚义结金兰,闻知韩山有一女将也有反唐之意,前去探听虚实,半路被薛葵掳上山去,韩山会师,亲人相见,遂合兵一处,会师反唐。 唐天子李治为保江山,把张泰绑出城外,薛刚在徐策、程咬金的劝阻下,暂缓攻城,将张泰开膛祭祖,以慰忠魂。 ————摘自《中国戏曲网》
大鼓——张志云老师大鼓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