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烈评书168
不定期更新,别催!
自录自听明英烈演义,有小部分神话。
本张专辑是介绍大明开元皇帝朱元璋如何从一个和尚登上宝座的,以及他的那些开国好兄弟的下场,一个中央王权是怎么建立和维护的。我们以新评书的方式去了解历史,让更多的朋友,尤其是年轻人喜欢上评书。
朱元璋放牛,大武场比武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充满传奇性的事迹,故事对人性在权力免得冲击下的转变,刻画细致,戏味浓郁,其中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因爱成恨的畸恋。深宫喋血,争权夺位,情节诡秘出奇,动人心魄,配合精彩的武打,着着扣人心弦。 朱元璋自幼孤贫,入寺...
《大明英烈传》描述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充满传奇性的事迹。故事对人性在权力免得冲击下的转变,刻画细致,戏味浓郁,其中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因爱成恨的畸恋。深宫喋血,争权夺位,情节诡秘出奇,动人心魄,配合精彩的武打,着着扣人心弦。正在加载大明英烈传朱元璋自幼孤贫,入寺为僧,见元朝民不聊生,投军郭子兴,以期建功立业。旋对子兴养女马秀英及女儿郭天兰均生情愫,但天兰独钟情陈友谅,元璋后虽迎娶秀英,仍不忘天兰。后陈友谅崛起,妻计倾覆郭军,元璋蒙冤逃窜,矢志妇耻,遂恃机夺明教,互争天下,终杀友谅,纳天兰为妾,再削群雄,建立大明。惜性情渐变,自卑猜忌,更滥杀功臣,复以诸子相残夺位,致晚景凄戚,虽得天下,仍郁郁而终。
段少舫(1933- 2007年9月23日),艺名段田玲。北京顺义人。评书、西河大鼓艺术家。生于北京市顺义区杨镇辛庄户村,8岁随父亲段荣华学艺,14岁拜师肖庆文学唱西河大鼓,并逐步走上创作道路。曾任唐山市曲艺团编导室主任、唐山市艺术研究所二级编剧、河北省曲...
回顾六百年前,中国人民处在元廷的暴力统治下,受苛征暴敛、人祸天灾的重重迫害,生活痛苦到了极点;因此,许许多多人(包括农民、商贩、盐丁等)都纷纷起来反抗。*后民族英雄朱元璋,依据切身的体验,以解除人民痛苦为己任,以民族大义相号召,历经艰苦,终于推翻暴政,完成复兴民族的大业。佚名编著的《大明英烈传》所写的就是元末明初,一群民族英雄轰轰烈烈的奋斗史。我们今日读起来,会感到特别的亲切而有意义。
明英烈传
评书表演艺术家陈洁为您播讲的一部评书,北阳英烈传。讲述的是北阳村的英雄传奇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辽宁边界的北阳村的群众们为了抗击外国列强,开始了战斗,他们为了保护人民,为了保卫国家而战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英烈。
【专辑简介】北阳抗日英烈传,讲述的是北阳村的英雄传奇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辽宁边界的北阳村的群众们为了抗击外国列强,开始了战斗,他们为了保护人民,为了保卫国家而战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英烈。
刘林仙,生于1932年,一说1933年出生。著名评、鼓书表演艺术家。河北滦县人。原名刘有生。出身曲艺世家。六岁随父亲学唱西河大鼓,十三岁即登台演出。后拜孙来文为师。解放前在北京、天津、唐山、滦县等地流动演出,解放后在河北省一带演出。1951年(一说19...
评书《北阳英烈传》是陈洁先生根据张显久同名小说《血腥风狂》改编,二次创作而成。主要讲述在东北辽南地区有一位真实的抗日英雄叫姚广俊,外号“姚三好”。当日本侵略者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占领东北后,姚广俊组织一伙抗日力量,开展了抗日活动,后...
大鼓书——大明英烈由牛崇光老师演唱。
大鼓《大明英烈》,共65集由牛崇光老师演唱。
让晨晨姐姐带你走进中国神话世界
段少舫:1934年——2007年北京顺义人,艺名段田玲,著名西河大鼓、评书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曾任唐山市文联委员,唐山市第四、五屑政协委员,河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段少舫出生于曲艺世家。父亲段荣华深知旧社会艺人闯荡江湖卖艺不易,坚决不让女儿学习曲艺,但段少舫从小偏爱说书,经常把在书馆听来的书讲给小朋友们听,以自得其乐。直到解放后,时任唐山市文联主席的李时找其父做思想工作后,才正式拜西河大鼓长书演员肖庆文为师,开始其艺术生涯。段少舫天资聪颖,进步很快...
专辑又更新了 欢迎您来……《英烈传》是明清英雄传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书所记为元末明初史事,前后历时约四十余年。小说自元顺帝荒淫失政、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写起,历叙明太祖朱元彰从为人牧牛、寄居寺庙直至参加义军、征伐豪强、最终灭元建明的传奇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元明交替之际群雄逐鹿的史实。书中描绘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刻画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不啻就是一部明朝开国的创业史,一曲可赞可叹的英雄谱。...
《英烈传》(又名《云合奇踪》《皇明英烈传》《皇明开运英武传》等),是明代无名氏(一说徐渭或郭勋)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为十卷,共八十回。成书于明万历年间。本书写的是朱元璋率群雄英烈推翻元朝统治、剪除割据势力、建立大明王朝的故事。《英烈传...
《英烈传》又名《云合奇踪》、《皇明英烈传》、《皇明开运英武传》等,章回体小说,全书分为十卷。共八十回,关于作者,旧有郭勋(郭英的后裔)和徐渭两种说法,但据赵景深等学者考证,此两种说法都属假托,因此暂只能称作者为明代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