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派快板弟子家谱

白文芝,1942年生人,豫剧旦角演员,现为商丘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授。1984年白文芝正式拜阎立品为师,拜师后白文芝老师向阎立品先生系统学习了阎派剧目《秦雪梅》《藏舟》《盘夫索夫》《凤还巢》等。很荣幸得到白文芝老师的授权将其1984年拜师后演出的《秦雪梅》资料与大家分享。白老师说这个录音就是当时现场演出用录音机在舞台边录制供自己学习用的,声音效果不是很好,但是作为她拜师后演出的阎派剧目资料十分珍贵。这版录音与大家常见的汇演版录音不同,接近于阎老后期修改的版本。白老师一直说那时刚...

崔兰田(1926-2003.4.5),生于山东省曹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崔派”艺术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剧协副主席。历任安阳市豫剧院院长、安阳市戏曲学校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豫剧功勋杯奖获得者所主演的《秦香莲》、《桃花庵》、《卖苗朗》、《三上轿》被称为“崔派”四大悲剧。为豫西流派的杰出代表,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崔兰田创造的崔派艺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许多观众中流传的“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的顺...

陈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 ,女,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陕西富平,出生于:河南开封。她8岁拜师, 10岁登台,成为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3岁收徒,人称豫剧甘罗。她是戏曲教育家、豫剧改革家(将古典舞、哑剧融入豫剧)。并首创豫剧界第一个流派"陈门艺术",被观众和剧作家及戏曲大师们誉为:豫剧一代宗师、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河南梅兰芳、豫剧皇后、豫剧三鼎甲之首、豫剧六大名旦之首,梆子大王(又称豫剧大王)

高德臣盲派弟子提高班特训课程39集


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鞠强教授讲授短小精悍的管理心理学实用技巧, 包括领导心理学、营销管理心理学、沟通心理学、创新心理学、自我情绪管理心理学、家庭关系心理学、亲子教育心理学、催眠心理学、减肥(体重管理)心理学等,妙趣横生,受益匪浅!...


王文水,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曲协快板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演员,连续三届全国快板大赛表演一等奖,第八、九届全军文艺会演创作表演一等奖,全军曲艺新作品评奖表演一等奖,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2009年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新中国曲艺六十年优秀中青年曲艺家称号。代表作品快板书《哪吒闹海》《雏凤凌空》《边关白杨》《生活截断面》等;

铁刀门盲派八字命理弟子班【张泽华】,如有缺少是官方系统删除,后期发现会补上,记得关注收藏!!

【内容简介】作为一个资质平平,毫无背景的低阶修士,吴岩很荣幸地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下加入了云梦宗,不过他进入云梦宗后的身份却是一个火工弟子……呃,这个身份如果退去了那表面的光环后,就是世俗界里的苦力……【作者/主播简介】作者:懒鸟,网络小说作...

盲派大师六亲定位弟子提高专题课程

王凤山(1916年-1992年2月22日),满族,北京人,著名相声演员、王派快板创始人。7岁学唱数来宝,16岁拜师老艺人海凤,在天桥撂地卖艺。后拜朱阔泉为师学习说相声,同时让快板艺术登上了曲艺舞台。1955年加入天津市曲艺团。他创立了以“俏”字著称的王派快板,并以此享誉曲坛。晚年为马三立捧哏,合作十余年。

王凤山(1916—1992),满族,北京人,著名相声演员、王派快板创始人,本专辑收录部分王凤山的快板精品

王凤山(1916年-1992年2月22日),中国内地相声演员、快板演员,王派快板创始人 。 1931年,王凤山拜海凤为师,在天桥撂地演出 。 1935年,拜相声演员朱阔泉为师 。 1940年,赴济南演出 。 ...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1] 后经清朝...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背诵古诗文对自己有很多好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论语》学而第一第六章 子曰:“弟子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圣与贤,可训致。

《弟子规》是一本教导人为人处世规范的经典启蒙国学读物,是根据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具体讲述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以及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准则规范,积极向上。反复诵读,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国学经典,有原文,有译文,有故事,陪伴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