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南音悦耳

广府南音

345.7万
泉州南音

“南音响起,犹如穿越到了千年之前,它悠远、多情、雅致……南音的音色仿佛古画,隐约浮现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伴着潺潺地流水声,奈何每一个音都是滑向消逝的,被唤醒的记忆没来由随之而去,寻寻觅觅中那深远的记忆来自何方?也许那就是我...

1099524
泉州南音

3531.7万
泉州南音

651.6万
朗朗悦耳

火柴先发明?还是火机先发明?

1315027
闽南音乐

7672
悦耳书场

评书艺术,渊远流长!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  

435万
口琴悦耳

口琴可以吹奏至少两种和弦,高水平的乐手可以在口琴在遵循口琴结构的前提下同时吹出两个相对独立的声部。因其小巧的体积被称为“口袋里的钢琴”。收录非原创。 张晓松蓝调口琴系统教学(入门篇)》第一课、选择口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3MzQ...

1722万
流声悦耳

你有多久没朗读了?有多少人觉得,朗读,是学生时代或是少部分人的事情。见信如晤,用文字华章承载款款深情,用娉婷言语阐述人生长路。写你所想,读你所写,来听我朗读,君子之交,见信如晤。

241513
清音悦耳

唱歌不是目的,让孩子们学会享受生活,拥有人生小乐趣才是唱歌的缘由;演奏不是目的,让孩子们知道认真投入可以创造奇迹才是坚持下去的动力。本专辑通过讲解音乐知识、聆听音乐,带孩子走入音乐的世界,探索美的未来。

197561
英音悦耳

Hello, I’m Annie,a book lover with a passion for art and music. I enjoy hiking and value sincere friendships.

13417
口琴悦耳

     口琴,小型吹奏乐器。

316万
悦耳怡情

随心随意去表达自己的爱好,让那些感动自己的作品,也能感动朋友。

6816.4万
南音伴奏带

听南音 品弦管 南音伴奏带

7436万
南音(弦管阁)

听南音 品弦管,泉州弦管

746.6万
南音指尾清唱

“南音指尾”通常由南音指套的末一节或二节奏起,除了用于南音活动开场“起指”清奏外,也经常作为“散曲”演唱。指套于清奏时虽不演唱,但旋律依字行腔,乐器演奏者依然于心裡默唱曲词,因此指套的学习必须要从扎实唱好曲词开始。

56.5万
悦耳的旋律

73.9万
南音小仓库

这里面是南音唱的歌,还有一些比较好听的歌曲,唱的不好哈,大家娱乐哈~~

78.4万
南音·战疫情

庚子新春,在新型冠状病毒这场汹涌来袭的疫情战场上,不仅仅有医生、护士、科研工作者、解放军战士、志愿者……每一位艺文工作者、南音艺术家、弦友也是这场战“疫”的一员,他们克服时艰,创作出一首首动人心弦的新南音,赞美逆行身影、歌颂凡人小事,都...

335918
卓圣翔原创南音

萃取南管精华雅韵,镶嵌唐诗宋词意涵。划时代乐章  | 《唐诗宋词南管唱》台湾南音名家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南音古乐的艺术之门2000年起,台湾南音名家林素梅与南音作曲家卓圣翔开创“唐诗宋词南管唱”,由卓圣翔精选唐宋以降经典诗词500多首,以101支南音曲牌入调,萃取南管精华雅韵,镶嵌唐诗宋词意涵,谱写划时代乐章《唐诗宋词南管唱》300多首。 卓圣翔:琵琶圣手,谱曲千首。卓圣翔,祖籍福建南安,落籍台湾。著名南音作曲家、琵琶演奏家,传艺足迹遍及东南亚国家、台湾、香港、泉州和厦...

255502
悦耳古筝曲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所谓舍得,就是要舍迷入悟、舍小获大、舍妄存真、舍虚取实。凡事看淡点、看开些,一切随缘、随心。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心平气和,朴素自在,平平静静,愉愉快快。

6144.4万
廣東南音專輯

廣東南音是流行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曲藝曲種,始於清末。包括:地⽔南⾳(通常算卦的⼈唱的,⼏乎絕跡,被視為南⾳的正宗)、戲曲南⾳(粵劇中的南⾳)、⽼舉南⾳(妓⼥唱的南⾳,已絕跡)。源於外省的南詞班且吸收江、浙的“揚州彈詞”等曲種的音樂經衍變、...

852.5万
离凰-南音版

《离 凰》美女作家猗兰霓裳后宫小说巅峰之作,媲美《后宫 甄嬛传》 《步步惊心》演绎深深宫墙内起伏跌宕的爱恨情仇。此书由南音团队精心录制,希望各位好朋友可以多多支持,多多点赞多谢啦。播音《南音》《蜘蛛》《uncle》《满园》...

1910
厦门南音精英集

福建南音,源远流长,古朴典雅。南音,亦名弦管、南管、南乐、南曲、五音、郎君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起源于汉唐,肇基于五代,形成于宋元,成熟、发展于明清迄今,流行于闽南厦漳泉地区,并流播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华人华侨聚集地,成为联系海内外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2006年福建南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12.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