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周震南q音卡

声卡话筒入门|录音直播避坑指南

最简单的声卡设备入门教学 ,用最便宜的钱做最好的声音本专辑会告诉大家,如何用最少的钱,打造属于自己的优质声学环境,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备,同时讲解话筒的使用技巧,完美零基础,入门教程!

95533
南粤每日打卡

每天打卡,愿意和开心的人在一起,学习获得开心的方法,从而令我们的声音更有魅力……

3551.4万
泉州南音

“南音响起,犹如穿越到了千年之前,它悠远、多情、雅致……南音的音色仿佛古画,隐约浮现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伴着潺潺地流水声,奈何每一个音都是滑向消逝的,被唤醒的记忆没来由随之而去,寻寻觅觅中那深远的记忆来自何方?也许那就是我...

724171
南师影音

153152
泉州南音

651.3万
泉州南音

3530.8万
广府南音

345.6万
闽南音乐

7665
云南声音

云南少数民族打歌打跳歌曲

463.3万
越南语单词打卡

这是一个情景单词磨耳朵的专辑,感谢大家的订阅和关注。

961万
南音(弦管阁)

听南音 品弦管,泉州弦管

746.4万
南音伴奏带

听南音 品弦管 南音伴奏带

7435万
南音指尾清唱

“南音指尾”通常由南音指套的末一节或二节奏起,除了用于南音活动开场“起指”清奏外,也经常作为“散曲”演唱。指套于清奏时虽不演唱,但旋律依字行腔,乐器演奏者依然于心裡默唱曲词,因此指套的学习必须要从扎实唱好曲词开始。

55.5万
越南语语音

81820
卓圣翔原创南音

萃取南管精华雅韵,镶嵌唐诗宋词意涵。划时代乐章  | 《唐诗宋词南管唱》台湾南音名家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南音古乐的艺术之门2000年起,台湾南音名家林素梅与南音作曲家卓圣翔开创“唐诗宋词南管唱”,由卓圣翔精选唐宋以降经典诗词500多首,以101支南音曲牌入调,萃取南管精华雅韵,镶嵌唐诗宋词意涵,谱写划时代乐章《唐诗宋词南管唱》300多首。 卓圣翔:琵琶圣手,谱曲千首。卓圣翔,祖籍福建南安,落籍台湾。著名南音作曲家、琵琶演奏家,传艺足迹遍及东南亚国家、台湾、香港、泉州和厦...

255449
南音·战疫情

庚子新春,在新型冠状病毒这场汹涌来袭的疫情战场上,不仅仅有医生、护士、科研工作者、解放军战士、志愿者……每一位艺文工作者、南音艺术家、弦友也是这场战“疫”的一员,他们克服时艰,创作出一首首动人心弦的新南音,赞美逆行身影、歌颂凡人小事,都...

335915
不翘班音乐指南

有了这个歌单,一定能元气满满工作鸭。

291057
观音 南怀瑾

阐述观音菩萨在所有众多的修行方法,用耳朵来观事物是目前最没有阻碍的修持方式,利用耳朵来聆听自然的声韵,从外而内倾听内在的声音,进而至高境界达到身心灵放空,正所谓之听而不听。老师在此有很详细的教导修持的方法。

23.2万
南音小仓库

这里面是南音唱的歌,还有一些比较好听的歌曲,唱的不好哈,大家娱乐哈~~

78.4万
《香水指南》卢卡·图林

朗读《香水指南》推荐香水,分品牌介绍,分香调介绍。推荐1.5倍速来作为一个正常收听速度,不仅高效,而且效果极佳。如果对内容有疑问,欢迎评论留言一起讨论交流。

492.9万
苟卡配音

乱配的好吧

496777
林素梅南音精选

名家名曲 | 中原河洛古音,南管声腔曲韵。南音意境水墨般空灵与素净,南音质地古玉般清透与温润。一切表现是那么含蓄、内敛、端庄又恬淡。本辑精选林素梅、卓圣翔代表作《唐诗宋词南管唱》《现代诗词南管唱》等。南音“才女”林素梅以吟唱唸形式,带您领略中原河洛古音,南管声腔曲韵。演唱者 | 林素梅资深南音艺术家、制作人,台北市两岸南管音乐推广协会理事长,福建南音网创办人兼总编辑,一位集南音演奏、演唱、教学、编著、活动策划与新媒体传播推广为一体的复合型南音艺术...

167274
禅诗南音·莲韵清曲

本辑音乐选自南音有声书《禅偈诗词南管唱》主编:许长庵(厦门);作曲:卓圣翔(台湾)制作:林素梅(台湾);演唱:罗纯祯(台湾)全书计收入115首曲,132首詩詞,51支曲牌。篇目先以管门,次按曲牌(辈分)排位,再以该首诗词的意境定曲调来确定其前后顺序。每首诗词正文后面设有艰涩字词注释、作者简介、歌词导读三项。难词注释,包括对佛教典故、俗语作适当解释说明;作品(歌词)导读包括作品的背景简介、内容解说或点拨。许长庵主编自序:卓圣翔先生敏锐察觉到南音所表现出的词曲...

188601
厦门南音精英集

福建南音,源远流长,古朴典雅。南音,亦名弦管、南管、南乐、南曲、五音、郎君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起源于汉唐,肇基于五代,形成于宋元,成熟、发展于明清迄今,流行于闽南厦漳泉地区,并流播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华人华侨聚集地,成为联系海内外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2006年福建南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1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