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南音古乐源远流长

流水知音—共赏古乐器的文化之美

一曲萧声,一枕流云,浮华乱世,难觅佳音静夜无语,独守阑珊的月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清风明婉,离人低垂,把风雨问三,把心月挂玄,听一枕流云,取一念清纱,与雾白渺水阔处,听天地,岁月,万古,清弦,幽幽远我心装着一个烟波浩渺的江湖,湖畔有小舍,江心有日月,寒暑不避,清风徐来始于静雅,起于波澜,归于安默……

603.1万
南音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保存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它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取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那如怨如慕如丝如缕的声音,犹如南国夏夜的玉兰花香,一阵阵沁入人们如疾如醉的心田。由于南音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曲调优美、易学易唱的特点,因而在闽南和海外拥有众多的...

373.2万
南音(泉州南音,弦管,南管)

泉州 南音 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 汉族 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 闽南 及台湾、 南洋群岛 华侨居住地区。泉州南音:又称“南曲”,“ 南乐 ”、“南管”、“弦管”,被称为汉族 传统音乐 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

12244.3万
南音(泉州南音,弦管,南管)

泉州南音,769抢救南音中倍内外对16首曲

540222.6万
雄安古乐

856896
地水南音

广东地区的粤语说唱,包括地水南音、木鱼 、龙舟 和粤讴 四种歌体。它们以广州方言演唱,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水南音的的弹唱者多数是失明人士,因为听众觉得这样便不会泄露自己的身份。男弹唱者称为瞽师;女的则称为师娘。香港著名的南音演唱者有杜焕...

51.2万
古韵流长

品读经典,体验古典文学之...

4114.2万
古韵流长

古典之美,无出其右。

241654
敦煌古乐

敦煌藉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古代融合了东西方歌舞艺术,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敦煌民间乐曲。1900年藏经洞敦煌遗书的发现震惊了世界。抄于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的工尺谱抄本三谱(P.3808)完整记录了唐五代敦煌乐谱,但因谱字难识,素称“天书”。甘肃著名...

242803
泉州南音

3529.9万
泉州南音

651.1万
广府南音

345.5万
细水长流

8082.8万
溪水长流

云声漫雨小团队出品多人有声剧主播介绍魔之娇 修行的天申 卖窝的窝牛思一一 有声的青松 君影草飘飘月下雪崖 沐梓清涟413内容简介一对青年男女在看婚纱,漂亮的女孩看着一件又一件雪白美丽的婚纱,显得有点爱不释手。而她身边俊美出尘的男人淡淡地看着她,...

531877
细水长流

《细水长流》作者:斤斤不计较(新浪微博@斤斤大计较)小姐出生的时候黑小子才两岁,捏着小姐嫩嫩的指头嘿嘿笑,口水滴在人家小包裹上都不知道。后来丞相夫人给小姐腰上系了一块月牙似的玉佩,还不会说话的小姐摸着玉佩笑的见牙不见眼。十二岁的小姐想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132.1万
古音古乐——文

162.4万
敦煌古乐25首

席臻贯译谱并整合成曲

261.3万
南音指尾清唱

“南音指尾”通常由南音指套的末一节或二节奏起,除了用于南音活动开场“起指”清奏外,也经常作为“散曲”演唱。指套于清奏时虽不演唱,但旋律依字行腔,乐器演奏者依然于心裡默唱曲词,因此指套的学习必须要从扎实唱好曲词开始。

54.6万
南音(弦管阁)

听南音 品弦管,泉州弦管

746.3万
南音伴奏带

听南音 品弦管 南音伴奏带

7433.8万
自来生长——南音指套清唱清奏

       《自来生长》为南音「五大套」之一,故事讲述明末时,太仓监生张应麟赴京赶考途中路过南都,结识南都名妓真凤儿,与其相恋,并私订终身。后张应麟金榜题名,入朝为官,但倏忽三载,杳无音信。真凤儿与张应麟别后,为其专情守节。但鸨母欲迫凤儿接客,凤儿遂女扮男装,连夜逃往京城,二人终于相聚,喜结连理。        本专辑清唱部分,将三段分开作曲唱,使用独立收韵。...

49290
云南洞经古乐

977.9万
05、洞經古樂

洞经音乐是非常古老的传统器乐乐种,起源于宋代的四川省,现流行于四川省,云南汉族地区和丽江、楚雄等纳西族、彝族地区,源于古代中原的道教丝竹乐。 洞经音乐发源于四川省蓬溪县,其创始者为刘安胜和卫琪。 2014年11月11日,洞经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音乐的流变特徵,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产生以来,迄今有830多年历史了。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初传、渐盛、鼎盛、衰微与重振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因经济、社会与宗教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就云南而言主要是:第一,乐曲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初期全省数百支洞经乐队尚有二千余支曲子,后经有关部门大力搜集、整理、鉴定(除掉同曲异名者)尚有1500多支。洞经的谱本为工尺谱。洞经谈演有相应的斋醮科仪,要摆经坛神案,阖会要先列队前往迎神。参加谈演的人员多是文人书生,其文化心态和音乐观,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形成了洞经音乐的特色。他们谈经习乐,一是对功名的追求,以祭祀文昌帝君为寄托,祈求天人感应,好运降临;第二,对长生的追求,而且音乐可以娱神娱人;第三,因为洞经会受皇室或官方扶持,入会光荣,能标志身份地位之尊贵。 [2] 洞经音乐的正规谈演,依照古例必先由“领腔生”领唱,根据不同的“科”,不同的经文,“起”不同的经腔,乐队、和声跟上。如:祭祀神圣座调、礼请十供养调、敬调、叙话、劝慰、忏调等。唱诵经文是洞经的主要内容,有领有和,逐首接连地唱下去,有时只用木鱼击节,有时则要音乐伴奏。各地洞经团体有自己一套约定俗成的配曲定规。 谈腔是抒情性较强的韵腔,演唱经文中的韵律诗词,伴奏可分为细乐和大乐两种形式。曲名末一个字往往带颂、赞、偈、忏、引、章、腔、歌、音、供养等。如:请和颂、天宫颂、开经赞、香赞、开经偈、收经偈、大洞咒、吉祥咒、朝天忏、梅花引、贺章、道士歌、十供养等。唱词多为规整的五、七言律诗、绝句、四言诗、长短句,分别配以不同的乐曲,如五言句选《锁道龛》、七言句选《一江风》。谈腔旋律优美动人,在洞经曲子中占有很大比例。 诵腔,即宣叙性的韵腔,是吟颂式的乐曲,可称“吟颂腔”。伴奏一般为单击木鱼或者铛子,有时也加少量的丝弦乐配合,乐曲的长短随词段而变化重复。击謦收文止乐。 读腔,即指读表文和祝文的韵腔,依字行腔,腔调自由,无拘无束,变化因人而异。不击不奏任何乐器。

243万
中国古乐曲

优美的中国传统音乐。

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