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大鼓金派创始人

籍薇,1956年生人,女,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大鼓的传承人,梅花大鼓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1987年籍薇拜梅花大鼓名家花五宝为师。她扮相秀丽、台风雍容华贵,她的演唱含蓄深沉、嗓音圆润甜美、柔中带刚、醇厚而舒展、富于感染力。1981年全国曲艺大赛(北方片)观摩演出、1986年全国新曲目大赛、1990年长治杯"全国鼓曲唱曲大赛"中演唱的《二泉映月》、《吉他魂》、《睡美人》均获一等奖,成为曲艺界唯一包揽"三连冠"的鼓曲演员。 现为天津市政协委员,全国曲协理事、天津曲协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说唱中心理事。享受国务院专家补贴。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雅琴,女,1946年生人,梅花大鼓演员。花云宝的唯一一个弟子,卢派梅花大鼓第二代演员1960考入天津市红桥区曲艺团少年训练队,师从花云宝。"文革"后加入天津市实验曲艺杂技团,实验曲艺团解散后调入天津市曲艺团直至1996年退休。期间,曾于1985年举办个...





本专辑主要收录张思羽老师梅花大鼓实况录音

孙甫亭先生,生于1898年,卒于1970年,与李多奎先生同岁。他是名旦孙怡云之子。他初学老生,后改老旦,曾拜罗福山为师,问艺于谢宝云。他会的多,戏路宽,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都有合作。他与梅兰芳合作的《春秋配》中饰乳娘、《生死恨》中饰李氏;与...


花五宝,本名张淑筠,1923年生人,卢(成科)派梅花大鼓演员。她幼年师从邱玉山学艺,十四岁登台,十八岁带艺投师于著名弦师卢成科门下,二十岁时已享誉京津曲坛,与花四宝、花小宝(史文秀)、花云宝(齐玉英)、周文如、花莲宝(刘淑一)等卢(成科)派梅花大鼓弟众子并称"梅花诸宝"。她嗓音挺拔脆亮,音域宽广,行腔圆润婉转,舒展自如,刚柔并济。吐字清晰有力,字腔相协,"喷、崩"得法,擅长以悠扬徐缓,起伏跌宕的长拖腔烘托意境,抒发感情。曾借鉴金万昌、白凤岩的唱法和声腔,同时吸收了姐妹艺术的某些精华,结合个人条件进行创新,形成了以华丽、委婉、妩媚为特色的个人演唱风格。

李金泉,新李派创始人,唱念做并重的老旦名家,李派创始人李多奎的义子、弟子。又学师爷龚派创始人龚云甫的唱腔。又学师爷罗派创始人罗福山的做工艺术。并且自成一派,被京剧行尊为“新李派”。13岁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为金字科学生,初学老生,后改老旦...

梅花大鼓,又称“梅花调”、“北板大鼓”,是北方鼓曲的代表曲种,也是北京、天津地区特有的地方性大鼓曲种之一。梅花大鼓曲调优美,旋律悠长,唱腔悠扬婉转,咬字珠圆玉润,拥有自己独特的唱腔特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钗头凤》《琴挑》等。梅花大鼓脱胎于清代中叶产生于北京的清口大鼓,流行于京津冀等地区。2014年11月11日,天津市申报的“梅花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专辑收录了张雅琴老师2024年开箱后的截止创建专辑时的全部梅花大鼓演出录音,之后会尽量场场更新




花小宝(1926年-1996年),又名花筱宝,原名史文秀,我国著名梅花大鼓演员,主要作品有《王二姐思夫》、《黛玉葬花》、《杏园和番》、《雷峰夕照》等。史文秀还有一点得天独厚,就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长期跟随周麟阁先生深造。得到了很多金派的真谛,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艺术。音色甜美,低音运用自如,一般的卢派演员在唱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时候,都有吐字不真的弊病。而史文秀在周先生的指点下,克服了底字不真的毛病,直到晚年都是吐字清晰。鼓板技艺超群,史文秀的鼓点最难得的是轻重缓急分明。现在很...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 ,曾担任宋国大夫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






尹派是一潭深水,水面如镜却深不可测,不见波澜却博大精深!尹皇表演深沉委婉,洒脱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韵味醇厚,独标一格。其唱腔艺术,醇厚质朴,跌宕有致,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风靡越剧界,经久不衰。在表演上,尹派讲究手眼身法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