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梅清音庐剧唱段

马连良,生于北京,字温如 ,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受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8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26岁自行组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20世纪,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1933年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

老生流派,创始人为马连良,名列“四大须生”之首。马派唱腔特点:咬字生活气息浓厚,常用京音替代湖广音。念白阔口满音,抑扬有致,节奏鲜明,富于乐感。唱腔潇洒飘逸、甜润流利、委婉细腻、灵巧舒展, 深沉中显潇洒,奔放中见精巧,酣畅中有俏丽。

此专辑不定期持续更新。

马金凤,山东曹县人,著名豫剧大师,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一出《穆桂英挂帅》响彻神州,历经60年的风霜愈加高亢清亮;马金凤大师是豫剧五朵金花中唯一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整整80年,是公认的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马金凤饰大师演的角色年龄多偏大,她的做派有别于其他演员,没有花旦戏的梳洗打扮、穿针引线等表演。除了《花打朝》中王月英的“三进三出”、“吃鱼”等表演,借用了彩旦的表演技巧,比较夸张外,其他戏中的表演都比较含蓄和内敛。马金凤演...




每周二更新,欢迎订阅收听~私信主播可获得张兵老师戏迷群二维码。


晋剧唱段

曲剧是主要流传于河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 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曲剧音乐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今汝州市)农民组成的同乐社在登封县首次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曲剧最喜欢兰文祥老师,故选取了兰老师这张少见的便装照片。



练字遛狗自用唱段




周信芳(1895年1月14日-1975年3月8日),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他吸取了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汪笑侬、王鸿寿等前辈的艺术特点,又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开创了独具一格的麒派艺术。言菊朋(1890年12月19日-1942年6月20日),蒙古族,姓玛拉特氏,...



收録自己學唱的一些段子,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