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鼓吕连良唱段


马连良,生于北京,字温如 ,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受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8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26岁自行组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20世纪,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1933年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

老生流派,创始人为马连良,名列“四大须生”之首。马派唱腔特点:咬字生活气息浓厚,常用京音替代湖广音。念白阔口满音,抑扬有致,节奏鲜明,富于乐感。唱腔潇洒飘逸、甜润流利、委婉细腻、灵巧舒展, 深沉中显潇洒,奔放中见精巧,酣畅中有俏丽。


本套书收集于网络,戏友分享!在此真诚的说一声非常感谢!祝:这位戏友.万事顺意.

翟立欣 河北石家庄晋州人,年轻演员中的佼佼者 从小酷爱西河大鼓。先后师从白建章、武文志等西河名家,擅长长篇鼓书《薛刚反唐》、《响马传》、《杨家将》,短片小段等等, 现仍常年活跃在舞台上,深受观众喜爱。

吕连良-大鼓书!!...

东北大鼓书是东北民间一种曲艺形式,在沉寂多年后又被人整理发掘出来,来欣赏一下

良小楼(1907-1984),女,京韵大鼓演员,北京人。她生于京郊一贫苦农民家庭,五岁时被卖给北京联珠快书女艺人良蕙芬作使女,并学习联珠快书。原姓氏及祖籍不详,到养母家后,取名良小楼。 良小楼自小天资聪颖,有一副好嗓子,七、八岁时便和养母一起在四海升平茶社演唱联珠快书。十岁时拜王洪利为师,学唱京韵大鼓,十一岁正式登台,演出于北京、天津两地。 她留下来的录音资料有《桃花庄》、《刺汤勤》、《草船借箭》、《英台哭坟》、《黄继光》、《华容道》、《闹江州》、《双玉...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讲好安徽故事,速读安徽热点,听懂时代声音。咨询(微信):173 5656 864...

良小楼(1907-1984),女,京韵大鼓演员,北京人。她生于京郊一贫苦农民家庭,五岁时被卖给北京联珠快书女艺人良蕙芬作使女,并学习联珠快书。原姓氏及祖籍不详,到养母家后,取名良小楼。良小楼自小天资聪颖,有一副好嗓子,七、八岁时便和养母一起在四海...

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曲艺团有限责任公...

本专辑收录吕剧名家珍藏录音选段、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戏韵梨园”公众号


挚爱艳桂荣先生的西河大鼓,为各位爱听唱段的朋友们 特意剪辑出西河鼓书《呼家将》演唱片段。全集90回,此专辑五回唱段合成一集。陆续更新,感谢支持!

大鼓——吕布戏貂蝉全2集。由张志云老师演唱。

磁带,录传,个人爱好珍藏版


淮河,古称淮水,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中国南北地理环境分界线。作为淮河孕育下的阜阳、亳州、六安、淮南、淮北、宿州、蚌埠、滁州等安徽八市,一处处美景,一道道美食,还有那一项项凝结着人类文明智慧的非遗,就像一张张响亮的名片,讲述着各自的传奇故事...

安徽博物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怀宁路268号,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占地面积约6.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米,展厅15个,馆藏文物21.8万余件。新馆从侧面综合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老馆则以陈列安徽近现代特色专题。建筑造型沧桑厚重,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安徽博物院是安徽一标志性文化设施。作为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的新馆,“安徽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