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快板经典唱段大全


弘扬潮汕文化,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我们在此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分享的平台,让大家喜爱潮曲、潮乐,同时也可分享爱好者佳作这里,谢谢大家!

节目主题:黄梅戏适合谁听:黄梅戏戏迷更新频率:日更


李宗义,自幼酷爱京剧,天赋佳喉。1927年在天津颐中烟草公司、正昌烟草公司工作,曾在河北电影院任售票员。同时经常在河北正风国剧社及城内著名的票房——中南国剧社票演。1936年拜天津“票界”三王之一王庾生为师深造。1939年正式“下海”搭班演戏,拜鲍吉祥为师。根据本身嗓音条件,以演高派戏为主,兼余、马诸派之长,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北京、天津、武汉、上海以及山东等地演出,甚得好评。在北京首场演出《探母回令》与李玉芝、李多奎、茹富慧、诸如香等名家联袂合作,大获成功。曾与姜妙香、傅...

李军专工余派、杨派老生,他基本功扎实,嗓音条件较好,唱腔动听、吐字清晰;同时,他又有良好的驾驭角色的能力。表演大方、做功细腻、台风优雅,深受戏迷和观众的喜爱,是当今京剧舞台上影响甚广的青年老生演员。出身于梨园世家,耳濡目染,自幼喜欢京剧并学唱京剧。他的天赋也好,嗓音圆润,倒仓之后,更进一步。同时,李军自幼打下了京胡基础。李军的嗓音清亮圆润,唱念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委婉耐听,演唱感情饱满,表演细致流畅,扮相俊逸,雍容儒雅,台风稳健。他聪颖过人,领悟很快,一段唱听上两遍就能...


孙毓敏,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亲传弟子,曾演出《红娘》《勘玉钏》等荀派名剧,她唱腔优美悦耳、舞台扮相俏丽妩媚,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是业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1940年出生于上海,7岁开始学戏,8岁登台客串《女起解》,先后师从赵绮霞、李金鸿、张君秋等。1959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分配到北京市荀慧生京剧团,拜荀慧生先生为师,长期担任主演。1963年调入梅兰芳剧团。曾一度瘫痪,后经艰苦锻炼重返京剧舞台,了解她的人说她“是对京剧事业的喜爱,才让她战胜病痛重返舞台,并成为了一...

言兴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言派艺术的第三代领军人物 。前“四大须生”言派创始人言菊朋嫡孙,京剧名家言少朋、张少楼伉俪之子,梅派传人言慧珠之外甥。除家传真法外,他又涉猎声乐、越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广采博收。他嗓音清亮甜润,扮相英俊俊逸儒雅,气质洒脱豪放,身段潇洒风流,演唱严谨工整、文雅精细,表演大方。他对言派演唱技巧有深刻的研究、透彻的理解以及良好的驾驭能力。他继承传统,严格遵循言派老生唱腔“细腻委婉、刚柔相济,腔由字而生,字正而腔圆”的特点,又吸收了乃父传授的马派身段飘逸潇洒的长处。同时,在实践中融入自身特点,他的唱腔不骄不爆,腔高苍劲,圆柔而富于变化。无论是演唱正宗的言派传统戏,还是新编戏,都颇得“精巧细腻、跌宕婉约,在轻巧中见坚定,在朴拙中见华丽”的言派神韵。




谭元寿(1928—2020)男,北京人,京剧武生、老生。中共党员。出身梨园世家,曾祖父谭鑫培为京剧老生谭派创始人,祖父谭小培、父亲谭富英均继承谭派。谭元寿为谭富英的长子。1938年入富连成科班,从雷喜福、王喜秀、张连福、刘盛通、宋继亭等学老生;从王连平、沈富贵、茹富兰、钱富川等学武生。1945年结束科班生活,曾为荀慧生“挎刀”、参加裘盛戎的班社。1947年谭元寿和杜近芳在北京合演《红鬃烈马》,获得好评。1949年曾自行挑班。1954年参加北京京剧团。常演传统剧目有《失街亭·空...


方荣翔(1925—1989),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市人。山东省京剧院花脸演员。本姓周,幼随继父姓方。6岁开始练功,16岁拜裘盛戎为师,专工裘派花脸。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赴朝。1956年入党。 1958年回国,担任山东省京剧团副团长。1986年,山...

马长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原名崇礼,祖籍北京。他幼年入北京荣春社科班学艺,出科后,向刘盛通学老生并私淑杨派,苦心钻研,颇得杨派艺术真谛。后拜谭富英为师,又得马连良(为马连良的义子)、李少春的指点,技巧更加娴熟。他博采众长,能演唱多种流派名剧。他演唱的《伍子胥》《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体现了杨派艺术典雅凝重、韵味醇厚的特点;他演唱的《四进士》《甘露寺》等,显示了马派艺术潇洒飘逸、俏丽多姿的风格。他还善于运用不同色彩的声腔塑造人物形象,在现代戏《沙家浜》中,将一个外表温文尔雅、内心狡滑奸诈的国民党特务刁德一刻画得惟妙惟肖。

谭富英,京剧老生演员,谱名豫升,小名升格,出身梨园世家。著名京剧大师,四大须生之一。生于北京,祖籍湖北武昌。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辈影响。后入富连成科班,向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学艺,工老生。坐科六年,在严师督导之下,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擅长靠把戏,后又在其父谭小培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风格,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酣畅流漓,朴实大方,技艺大进,他的演唱被人们称为"新谭派"。...

著名京剧演员,余派坤生,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建国后国家培养的第一位女老生,有“当代孟小冬”的美誉。师从王思及、朱秉谦、谭元寿、李锡祥、张学津等名师。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第三届京剧演员研究生班。曾获包括:2015年中华十大文化人物、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主角奖等重大奖项,是京剧新生代的领军人物,梨园人称“瑜老板”。...


赵燕侠自幼在父母督导下练功学艺,后先后拜李凌枫、荀慧生、褚玉香、何佩华等名家为师学习青衣、花旦,学习了王、荀、梅派的艺术特点。1947年,19岁的赵燕侠组建“燕鸣社”,在京、津、沪等地演出,由她担任主演的《红娘》 、 《玉堂春》 《荀灌娘》等在继承荀派风格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性发展,唱、念、做、打别具一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燕鸣社”改名“燕鸣京剧团”,后于1961年并入北京京剧团,赵燕侠任副团长,多次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老一辈艺术家同台演出。赵燕侠经常...

程砚秋在其一生的艺术生涯中,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具有清峻之美。

李世济出生于苏州书香名门。父亲李乙尊系上海名流,因父亲与程砚秋相识,1945年,11岁的李世济被程砚秋认为干女儿,并从此得到程砚秋的艺术亲授。从最初的念白到练脚步,程砚秋一步步把李世济带上了正统的程派道路上。12岁时,李世济的第一出戏《贺后骂殿》学成演出时,就博得了“小程砚秋”的美名。后李世济自己挑班组织李世济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演红大江南北。1956年参加北京京剧团,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大师同台合作。李世济老师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整理演出了多出程派剧目,形成了自己...

李崇善在校期间得到余派老生王少楼和陈少五、孟小如等的精心传授,学习了《大探二》《失空斩》《四郎探母》等四十余出传统戏。他勤奋好学,常得老师的个别教练,功底扎实而全面,戏路较宽。1959年毕业分配至梅兰芳京剧团,与梅葆玖、梅葆玥、李玉芙等合作演出。1960年调到北京市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与李玉芙、张学津、马永安等合作演出长达九年,在此期间曾得到李盛藻的亲授。1962年拜谭富英为师,学习了《定军山》《卖马》《碰碑》《桑园寄子》和排演了《将相和》《失空斩》等谭派名剧,并得到余派琴师...

蓝文云1981年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工老旦。曾先后向王玉敏、孙玉祥等问艺。在学校即迷恋李多奎氏之声腔,并亦步亦趋,悉心揣摩,按图索骥,刻意摸拟。毕业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从艺后,即惹人注目,展露光彩。1986年11月,更有幸得拜与李(多奎)氏合作多年之著名琴师周文贵名下为徒,夙愿得偿,如鱼得水,她天资甚高,又能虚心求教,在乃师悉心传授下,精究细研,字斟句酌,勤奋磨砺中顿悟李氏声腔艺术之真谛。自此豁然开朗,渐入佳境,艺事突飞猛进。师从男旦,却将李派传承如此之好,蓝文云只能是个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