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评剧夜宿花亭快板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 二年级

《夜宿山寺》唐 · 李白...

16.2万
筱俊亭评剧唱腔珍藏

筱俊亭为评剧老旦行当积累了一整套唱腔与表演模式,其学习各家运用低腔之长,并吸收了单弦、大鼓等演唱方法,逐渐形成了低回婉转、节奏灵活、俏丽多姿、收放自如的艺术风格,得到广大观众、艺术专家及同行们的认可,最终形成享誉海内外的评剧老旦“筱派”...

2514.8万
筱俊亭评剧艺术专辑

2222.2万
评剧晴天-筱俊亭集锦

1140.4万
评剧花莲舫

91530
评剧 花淑兰

花淑兰(1929年一2005年3月30日),原名葛淑兰。评剧花腔女高音、评剧六大旦角流派花派创始人、原全国剧协理事、著名评剧教育家。与韩少云、筱俊亭合为“韩花筱”三大流派,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淑兰大师德艺双馨,桃李满门,誉满梨园。擅演剧目有《茶瓶计》、《牧羊卷》、《谢瑶环》、《黛诺》、《半把剪刀》、《三节烈》、《女经理》(与人合编并主演)等。 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唐山林西一个梨园世家。幼年随母学戏。后拜师习评剧青衣、花旦。曾在天津、北平、张家口、锦州等地演出。建国后,历任锦州评剧团演员,辽宁评剧二团演员、副团长,沈阳评剧院二团副团长、院艺委会副主任、艺术顾问,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出任沈阳评剧院花淑兰艺术学校校长。 天赋渐成 她天赋条件好、嗓音高脆,甜润清新,加上学艺勤奋刻苦,曾拜刘子西为师,吸取刘翠霞、爱莲君两派之长,逐渐形成明快华丽、跳跃多姿的演唱和表演风格。她戏路极广,能胜任小旦、花旦、青衣甚至是小生各个行当。十二岁便在唐山、秦皇岛、天津等地演出。1946年崭露头角后,进入北京演出,她以《刘翠屏哭井》和《保龙山》打炮而红,由于的演唱既有刘翠霞高亢、刚劲的韵味,又有爱莲君唱腔里的玲珑、俏皮、华丽的特点,被誉为“评剧花腔女高音”。 自成流派 花淑兰艺术成熟的黄金时代是新中国成立后。她的演唱特点是嗓音甜润,脆而亮,唱腔高亢流畅、华丽清新,表演活泼,自然、大方。她擅演花旦戏,《茶瓶计》是她的代表剧目。她在这出戏里充分发挥和显示了她继承和发展刘派和爱派演唱的艺术特色,丰富了小丫环春红的音乐形象。加上边歌边舞,情趣横生,把个机灵、活泼、顽皮天真无邪的小春红,表现得活灵活现。花淑兰演唱的特点是声音有力度,共鸣好,音域宽,能唱到15度,音高超越了刘翠霞,她充分发挥其优势,使花腔在高音区行绕,听起来坚实有力,又华丽跳荡,巧妙地将刘、爱两派的演唱艺术融为一体,形成她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深受同行喜爱,纷纷仿效,自然形成一支新的流派——花派。 一身荣誉 花淑兰于一九五七年出席了全国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一九六O、一九七九年两次出席全国文代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和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2年起先后在锦州评剧院、辽宁省评剧二团、辽宁戏曲剧院评剧二团(1957年改为辽宁评剧团)工作。1959年11月11日任沈阳评剧院二队队长(领衔主演),1962年任沈阳评剧院二团副团长(领衔主演)、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剧院艺术顾问等职。1992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辽宁省第一届至第七届人大代表、沈阳市第六届至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辽宁省暨沈阳市文联委员、辽宁省暨沈阳市妇联委员、辽宁省暨沈阳市剧协副主席、1985年当选为中国剧协理事、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沈阳市慈善总会理事、辽宁省教育基金会理事、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员、1985年曾应聘河北省成兆才研究会顾问、1987年应聘北京老舍茶馆顾问、2000年出任沈阳评剧院花淑兰艺术学校校长。2003年9月1日,荣获“中华英才”奖杯和荣誉证书。2008年获得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评委会艺术贡献奖。 代表剧目 《牧羊卷》(饰赵锦棠) 《茶瓶计》(饰春红) 《梁山伯与祝英台》(饰祝英台) 《相思树》(饰贞夫) 《三节烈》(饰张春莲) 《孟姜女》(饰孟姜女) 《杜十娘》(饰杜十娘) 《梅香》(饰梅香) 《半把剪刀》(饰陈金娥) 《谢瑶环》(饰谢瑶环) 《志愿军的未婚妻》(饰未婚妻) 《火凤》(饰火凤) 《霓虹灯下的哨兵》 (饰春妮) 《南海长城》(饰阿罗) 《琼花》(饰琼花) 《黛诺》(饰黛诺) 《一捧盐》(饰李军医) 《女经理》(饰女经理) 其他著名剧目:《海峡情泪》、《草原之歌》、《风筝误》、《小赶船》、《天雨花》、《桃花庵》、《珍珠衫》等 花淑兰演出剧目一览表(按照首演年代划分) 30、40年代:《吴家花园》《丝绒记》《李香莲卖画》《珍珠衫》《刘翠屏哭井》《赵五娘》《桃花庵》《临江驿》《王少安赶船》《三节烈》《花为媒》《张彦赶船》《保龙山》《马寡妇开店》《孔雀东南飞》《牛郎织女》《对金瓶》《桃花女破周公》《洞房认父》《枪毙杨小脚》《血泪仇》《九件衣》《李三娘打水》《杨三姐告状》《姊妹花》《啼笑姻缘》《锔碗丁》《千里送京娘》《贫女泪》《麻风女》《雷雨》《红杏出墙记》《麻风女》《乾坤福寿带》《三戏牡丹》(与张德福合演)《牧羊卷》《三打宫》《海棠红》《封神榜》《夫妻相骂》《四劝》《女侠红蝴蝶》 50年代:《赚文娟》《天雨花》《大登殿》《梁祝》《花木兰》《铡黄爱玉》《小女婿》《小二黑结婚》(50年代初在长春给小王金香配演陈快腿、三仙姑,55年给筱俊亭配演陈快腿)《战犯嘴脸》《盗金砖》《富春院》《赵一曼》《救急包》《赵小兰》《气贯长虹》《卓文君》《相思树》《红楼梦》《茶瓶计》《志愿军的未婚妻》《张羽煮海》《雨过天晴》《梅香》《孔雀胆》《火风》《银桃》《生死牌》《母女俩》(与筱俊亭合演) 60年代:《半把剪刀》《谢瑶环》《霓虹灯下的哨兵》《红云》《黛诺》《这不是小事》《南海长城》《琼花》(66年开始韩花筱被批判,花淑兰停止演戏) 70年代:《龙江颂》《一捧盐》《金沙江畔》《女经理》《于无声处》

1239.8万
评剧演员花淑兰

445.7万
评剧—《花为媒》

17393.9万
评剧名家筱桂花

198549
花月仙评剧唱腔选

88820
【免费】诡校惊魂|子夜宿舍|学院逃亡|惊悚短篇

小惊悚、小悬疑短篇系列适合又怕又爱听的宝宝们萌新说书人兼笨手笨脚后期以及一群可爱的有声书小伙伴边摸索边成长,持续更新哟~

323817
花淑兰评剧唱腔精选

353.5万
快板

录一些快板小段 可以给播音生或者其他口才相关专业 做一个参考 单段分开录的 特别适合想一点一点练习 每天一分钟

2385.9万
快板

910.6万
花淑兰评剧艺术专辑

194.3万
评剧晴天-花淑兰集锦

75.7万
【评剧:花月仙专辑】

花月仙(1922年10月-2015年11月19日),评剧旦角,幼年在天津拜师赵月楼、碧莲花学评剧,长年与碧莲花、喜彩莲搭班演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已成名,在天津以及上海、南京、青岛、东北等地演出,蜚声剧坛。

2629.5万
评剧

911.9万
评剧

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流行于河北省东滦县、宝坻、迁安、三河等地农村。农民在逢年过节或上集、赶庙等活动中组织起来演唱,形式有 “单板” 和 “对口” 两种。

1679262
评剧

评剧

308114.5万
评剧

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最早产生于河北东部滦县一带,吸收了河北梆子、京剧等艺术成就。早期叫“蹦蹦儿戏”,也叫“落子”。

372088
评剧

81.4万
评剧

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

15121.8万
评剧

7015.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