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韩湘子渔鼓

沔阳渔鼓

 「沔阳渔鼓」是湖北省汉水沿岸地区的一种说唱曲艺形式。约在1800年以后的嘉庆年间形成,1958年冠以省名,称为「湖北渔鼓」,主要流行于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潜江、武汉、宜昌、沙市、洪湖、石首、鄂城、黄石、黄陂、孝感、应城等地。渔鼓,其历史渊源可上溯到唐代的道情,一种道士化募时所唱的歌曲,因而渔鼓又有"道情"或"渔鼓道情"之称。       相传清代乾隆(1736年——1795年)年间道情传入湖北后,有的衍变发展而成渔鼓。流行于湖北各地,唱腔因地而异,因地而名,以流行于江汉平原的沔阳渔鼓影响最大。      沔阳渔鼓的起源还有种神话传说:例如一说道情为"八仙"所传, "八仙"中的韩湘子所创。韩善吹箫,张果老和兰采和善唱,韩湘子为乐师创道情等艺,张果老、兰采和等传唱。鄂中南江汉平原凡以渔鼓为业的艺人,解放前每年隆重聚会,焚香礼拜敬怀八仙祖师。沔阳渔鼓〈即湖北渔鼓〉中的前奏曲鼓、板点子经: "湘子湘子韩湘子,洞宾洞宾吕洞宾”,演唱时常用《八仙词》作开场白:“张果老倒骑驴渔鼓怀抱,韩湘子在空中口吹玉箫,蓝釆和云阳板南腔北调,吕洞宾执宝剑捉鬼降妖”,就明显含有怀师忆祖之意。沔阳渔鼓传统唱腔中所保留的「哭灵腔」、「道士腔」、「还魂腔」等,均与道曲有关。  一说渔鼓为唐代老郎王所传。传说老郎王生于阴历三月十八日,卒于冬月十三日。过去鄂中一带的渔鼓皮影艺人,每年在这两天聚会敬祝老郎王祖师。     约在1840年前后,沔阳渔鼓涌现出号称“三根半筒子”的知名艺人。其中张洪显、皮思金、皮思银为“三根筒子”,刘泡技艺稍逊,为“半根筒子”。当时其曲目一般是短篇唱本与即兴之作,后由皮氏兄弟用渔鼓唱腔演唱皮影戏,博得观众的欢迎,进而从沔阳影响到天门、潜江等地。

72957
祁东渔鼓

93.8万
八洞神仙韩湘子十二度韩愈|神话|故事|吕洞宾|八仙

在混沌初开、世界初成的时代,阴阳二气交织融合,孕育了万物之灵——人类。看那黄芽白雪,历经几度更迭变换,日月星辰,乌兔交替,轮回不息,世事无常。曾目睹沧海桑田的巨变,转瞬之间,沧海化为桑田;又亲眼见证松柏由盛转衰,生命之树终有凋零之时。青...

10715.3万
《韩湘子全传》涤除玄览|思接千载|古籍原文667

《韩湘子全传》涤除玄览|思接千载|古籍原文667

512170
苍南渔鼓系列

花氏文化 VX:wzhswh 487078108

4397.6万
苍南渔鼓系列二

229.2万
韩湘子成仙大传 | 成仙故事 | 凡人成仙 | 八仙故事

韩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是八仙中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韩湘子的宝物名为...

10590
李洁冰中篇小说集《渔鼓殇》

李洁冰这几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小村生活的肌理,描绘了乡村巫婆、艺人、牧鹅少女,乡村老汉的命运走向,读来犹如走进一幅幅乡村风俗画。

301073
八仙传奇(吕洞宾、铁拐李、汉钟离、何仙姑、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等)

《八仙传奇》汇聚神话传奇,弘扬传统文化。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八仙传奇》,是因为它主要内容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书中的八仙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八仙过海时各显神通,他们利用不同的法器,如 铁拐李 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 芭蕉扇 、 张果老 有纸叠驴...

4032.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