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评话武松评论
小笑话
扬州评话·王少堂 王少堂(1889~1968)评话艺术家。名德庄,又名熙和,艺名少堂。祖籍江都,生于扬州安乐巷。7岁从父学艺,9岁登台,12岁以家传武(松)十回正式从业,在扬州书坛崭露头角。王少堂在开始学书时,学的就是《水浒》,但是在初入书场之时,因为说得还不够纯熟,加上当时扬州书场林立,还有其他评话艺人都在说《水浒》,来听王少堂说《水浒》的书客就不多。正在那时,王少堂就说了一阵子的《七侠五义》,相比较《水浒》,《七侠五义》的人物个性更为鲜明,故事情节更为跌...
扬州评话的传统笑话集成,是扬州评话的前辈艺人的创作和传承下来的作品。过去有的扬州评话艺人在说正书之前讲一两个笑话,也叫书头子!有的老艺人会说几百段笑话,还有的会现挂!就是现编笑话!我们会陆续推出这些传统笑话和现代笑话!希望能得到广大听众...
揚州評話書目,長篇。康重華(1919—1998)是“康《三國》”的第三代傳人,15歲從父學藝,17歲登臺演出《三國》。康派《三國》特色是清晰、輕松,特別注意人物性格的刻劃,說起來如見真人如聞其聲。回顧經典,致敬老一輩藝術家!
吴爱军:扬州市曲协会员,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会员。网络热播扬州评话《西游记》主讲人,扬州曲艺芍药奖获得者,扬州“芍药园子”发起人之一。
揚州評話傳統書目,長篇。揚州評話大師樊紫章於民國初年編演。此書以清康熙年間“清官”施世綸為官故事為引子,以黃天霸為主角江湖武俠故事編成具有特色的長篇書目。說明:此部書源自網絡,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務請聯繫刪除。
吴爱军(1978~ ),扬州评话演员,自幼酷爱评话艺术,1994年12月15日正式加入扬州曲艺之友社得康派名家高再华先生艺术精髓,2018年当选为扬州曲艺之友社社长。分别加入扬州市曲艺家协会、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和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
作为一名体制外的扬州评话演员,我从小就爱好扬州评话。深受扬州评话名家高再华、戴步章、戴少章和杨明坤等老师的影响,特别喜欢杨明坤老师的《皮五辣子》。我也学说了几段书,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揚州評話書目,長篇。又名《乾隆下江南》。以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為線索,以國寶“萬年青”的得失為引子,講述皇帝微服出行,武林劍俠爭鬥故事。 林芝庭,揚州評話藝術家,師承揚州評話大師孔憲庭。著名的有揚州評話《萬年青》。《揚州評話選》曾收錄其《萬...
揚州評話書目,長篇,一百二十一回。王筱堂(1918—2000)現代著名揚州評話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王派《水滸》第三代傳人。九歲隨父王少堂學習揚州評話《水滸》,十五歲正式登臺演出。繼承了父親說表細膩、方言純正、形神兼備、有聲有色的表演風格,...
陆建荣 男,中共党员,国家二级演员。 1984年3月 进入扬州曲艺团,随著名扬州弹词表演艺术家张慧侬学习扬州弹词,随任德坤(艺名:任继堂,扬州评话大师王少堂关门弟子)学习扬州评话; 1985年 出道,独立演出; 1989年 在镇江演出期间,随著名扬州评话表演艺术家王筱堂学习扬州评话《水浒》。说表甜粘、唱腔古朴、颇有书倦气和亲合力; 2005年5月 起担扬州电视台城市频道《今日生活》栏目主持人,艺名六子,现任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扬州市曲艺研究所副所长; 2010年5月 获首届法国巴黎中国曲艺节“卢浮”银奖; 2015年7月 因病逝世。
济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后人尊称为“活佛济公”,又称月引流光。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
金声伯,少时曾在钱庄学徒,16岁师从杨莲青习《包公》,仅两月余即登台演出 。后又从汪如云习《三国》,从徐剑衡习《七侠五义》,并就教于王斌泉、杨月槎、张玉书和扬州评话名家王少堂等。其说表口齿清晰、语言幽默生动,有“巧嘴”之称。擅放噱,尤以“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部书原名《清风闸》,其作者浦琳,是清代中叶著名的扬州评话艺人。从记载中可知,《清风闸》是浦琳依据自身经历编撰的,现在整理的是传人余又春的口述记录稿。 从浦琳到余又春,(清风闸》相传八代,二百三十余年,至今仍为听众所喜爱。其原因不仅在于它的喜剧形式和通篇的笑料,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所反映的是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它所描绘的是江淮地方的风物民情;它所揭示的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矛盾现象;它所抨击的是随时可见的各种丑行。反映人们的爱憎.满足人们嘲弄假丑恶的愿望,适应人们的审美心理,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之传神、动性、牵情、逗乐,这就是《清风闸》—皮五辣子艺术生命长存的奥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目前只能收集到前30集,后续如有发现将进行更新
杨明坤先生的《济公传》从灵隐寺到捉华云龙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