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快书学雷锋

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地方传统曲艺形式,也是华北、东北的主要曲种之一。 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不受场地限制,可随时演出,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景阳岗》《东岳庙》等。 山东快书最早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解放后发展遍及中国。2006年5月20日,山东省申报的“山东快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9。 在快书快板类曲种中,对传统作品整理起步较早的是《山东快书武松传》。该书是在一九五六年,由当时的中国曲艺研究会承办,组织了一个强有力的创作班子,根据上述三个口述、记录本,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整理,一九五七年八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署名为:中国曲艺研究会主编;口述者,高元钧、宋宗科、高铜武(即刘同武);整理者,马立元、马祥符、孙玉奎、沈彭年、陶钝、王尊三;记录者,肖亦五、何文超、高唐县文化馆。经过整理的这本《山东快书武松传》,共有12个回目。即《东岳庙》(四段)、《景阳岗》(两段)、《狮子楼》(四段)、《十字坡》(三段)、《石家庄》(两段)、《孟州堂》(两段)、《安平寨》(两段)、《快活林》(两段)、《飞云浦》(三段)、《鸳鸯楼》(一段)、《蜈蚣岭》(一段)、《白虎庄》(一段),共计27个唱段、8100多句唱词,具有近二十万字的篇幅。整理过的《山东快书武松传》,使有关武松的故事更加丰富、充实了

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地方传统曲艺形式,也是华北、东北的主要曲种之一。 [1] 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不受场地限制,可随时演出,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景阳岗》《东岳庙...

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地方传统曲艺形式,也是华北、东北的主要曲种之一。

十六回目四十七折完整版长篇传统山东快书《武松传》自信一身能杀虎浪言三碗不过冈报兄诛嫂真奇特赢得高名万古香

长篇快书《武松传》,赞我民族好儿男!敢打世间抱不平,英雄美名万古传!高派山东快书4代弟子演唱录制。一人一嘴道尽武松英雄事迹,双手双板打出水浒侠骨柔肠!扣扣相环的故事情节,幽默风趣的语言,鲜明的人物性格,巧妙的设计,精彩的节目带您进入不一样...

001、《燕子李三》第一回李少杰002、《燕子李三》第二回 王印权003、《燕子李三》第三回 常志004、《燕子李三》第四回 陈永忠005、《燕子李三》第五回 张志宽006、燕子李三1-6回_1984年天津_中国大剧院

这是一部描写许世友将军传奇故事的山东快书作品。叙述了许友友幼年深受地主压迫,从小就具有反抗意识;青少年时期入少林寺学艺八年,学得高强的少林武功,并因勇救坠崖采药女、智杀袭扰寺院的匪首而蜚声寺内外;离开少林后,他施绝技慑服欺行霸市的肉铺老板,打败横行霸道的武秀才,威镇县衙救出被捕的兄长......


杨立德(1923-1994)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杨派”山东快书创始人。他出生于曲艺世家,其父杨凤山是著名的山东快书艺人。杨立德自幼学艺、以此为生,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了质朴豪迈、刚中带柔的表演风格。其艺术特色讲求演唱连贯、咬字有力,极具齐鲁大...

金文声(1930-2017)南路山东快书传人,艺术涉猎广泛、精通多种曲艺。本是军人家庭,机缘巧合之下投身艺海。自幼于山东济南富连成科班学习京剧艺术,后因青春期嗓音变化、改习曲艺,拜师徐教明习得南路徐州琴书与南路山东快书、拜师张起荣习得西河大鼓书,并...

孙镇业:四十多年的艺术生崖形成了幽默风趣、粗犷潇洒、热情奔放,刻画人物细腻准确,喧染气氛浓淡相宜的表演风格。

高元钧(1916-1993)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派山东快书创始人。他自幼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演唱河南坠子维生。11岁至南京向老艺人戚永立学唱“武老二”,后随戚永立大弟子郭元顺精进表演艺术、几年后又得其师亲传,并且借鉴许多其他表演艺术门类之长处、丰...

武松传—山东快书名家孙镇业先生经典作品

荟萃传统曲艺精华,二人转、快板书,全新曲艺合集!您所熟悉的经典,您最喜爱的调调,您会喜欢的曲目......这里统统都有。经典二人转《大姑娘美大姑娘浪》、《茉莉花》,快板书《酒换油》等经典作品通通收录其中~生动诠释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经典内容+创...



【3月5日学雷锋日】自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曾为雷锋题词并发表号召,此后每年的3月5日都成了官方指定的“学雷锋日”,政府引领全中国掀起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雷锋的名字响遍全国,并在60至80年代间被塑造成为中国大陆的模范人物。“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3月5日,即为全民学雷锋的日子!学雷锋日马上来到,谨以此专辑表达对雷锋同志的敬意!



1950年代未,雷锋(董金堂 饰)从鞍钢入伍,成为沈阳军区某部一名汽车兵。入伍后的雷锋保持一贯革命本色,扶危济困,乐于助人,而自己则一直以艰苦朴素为荣。一次和战友王大力(杨贵发 饰)在河边洗衣服,发现雷锋一双破的不能再补的袜子舍不得扔,王不解...

每天一则雷锋故事,学习雷锋精神,做新时代的“新雷锋”

《雷锋日记》是雷锋自1957年开始写的日记合集,(其中记录了雷锋做的部分好事)是在雷锋去世后由《前进报》社等组织整理的。1963年3月,沈阳军区《前进报》编辑董祖修把一份雷锋日记的完整抄件随身带到了北京,和总政宣传部的相关人员一起核实雷锋日记。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