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运大鼓大全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它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是中国和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是一种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1]。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
程派程砚秋创立,旦角,声情美永的艺术特色。程派的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他的表演非常细致深刻,讲究舞台表现形式的完整与美感,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
京东大鼓是发源于河北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主要乐器,除了演唱者左手持铜板,右手击鼓外,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由于伴奏及曲调简单,演出全凭演员的演唱功夫和击鼓技巧。因此易学也易记,故使京东大鼓演唱十分普及。京东大鼓音乐雏形出现于清代末年,流行于北京以东地区。1904年,刘文斌以乡村小调的形式始唱,早期的特点是用“怯”音演唱,字少腔多,并伴以铁片击节。开板“未开书,我先表这头一回……”一唱就是十多分钟。由于节奏缓慢,经常是未等唱完,观众就已散去。1914年,在津艺人刘文斌等向其他曲种学...
运势即运程。走势、趋势。与“命运”类似,常代表较短一段时间的运程。运势侧重于运,运包括大运、小运和流年运!把握流年 等于掌控命运
京剧大全,经曲京剧
李宗义,自幼酷爱京剧,天赋佳喉。1927年在天津颐中烟草公司、正昌烟草公司工作,曾在河北电影院任售票员。同时经常在河北正风国剧社及城内著名的票房——中南国剧社票演。1936年拜天津“票界”三王之一王庾生为师深造。1939年正式“下海”搭班演戏,拜鲍吉祥为师。根据本身嗓音条件,以演高派戏为主,兼余、马诸派之长,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北京、天津、武汉、上海以及山东等地演出,甚得好评。在北京首场演出《探母回令》与李玉芝、李多奎、茹富慧、诸如香等名家联袂合作,大获成功。曾与姜妙香、傅...
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是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梅派”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李军专工余派、杨派老生,他基本功扎实,嗓音条件较好,唱腔动听、吐字清晰;同时,他又有良好的驾驭角色的能力。表演大方、做功细腻、台风优雅,深受戏迷和观众的喜爱,是当今京剧舞台上影响甚广的青年老生演员。出身于梨园世家,耳濡目染,自幼喜欢京剧并学唱京剧。他的天赋也好,嗓音圆润,倒仓之后,更进一步。同时,李军自幼打下了京胡基础。李军的嗓音清亮圆润,唱念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委婉耐听,演唱感情饱满,表演细致流畅,扮相俊逸,雍容儒雅,台风稳健。他聪颖过人,领悟很快,一段唱听上两遍就能...
京韵大鼓,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由当时的鼓书艺人刘宝全等把原用河北语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并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
孙毓敏,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亲传弟子,曾演出《红娘》《勘玉钏》等荀派名剧,她唱腔优美悦耳、舞台扮相俏丽妩媚,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是业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1940年出生于上海,7岁开始学戏,8岁登台客串《女起解》,先后师从赵绮霞、李金鸿、张君秋等。1959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分配到北京市荀慧生京剧团,拜荀慧生先生为师,长期担任主演。1963年调入梅兰芳剧团。曾一度瘫痪,后经艰苦锻炼重返京剧舞台,了解她的人说她“是对京剧事业的喜爱,才让她战胜病痛重返舞台,并成为了一...
马长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原名崇礼,祖籍北京。他幼年入北京荣春社科班学艺,出科后,向刘盛通学老生并私淑杨派,苦心钻研,颇得杨派艺术真谛。后拜谭富英为师,又得马连良(为马连良的义子)、李少春的指点,技巧更加娴熟。他博采众长,能演唱多种流派名剧。他演唱的《伍子胥》《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体现了杨派艺术典雅凝重、韵味醇厚的特点;他演唱的《四进士》《甘露寺》等,显示了马派艺术潇洒飘逸、俏丽多姿的风格。他还善于运用不同色彩的声腔塑造人物形象,在现代戏《沙家浜》中,将一个外表温文尔雅、内心狡滑奸诈的国民党特务刁德一刻画得惟妙惟肖。
史依弘(原名史敏),工旦角,上海京剧院梅派大青衣,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史依弘由武旦开蒙,师从著名武旦演员、京剧教育家张美娟以及戏曲声乐专家卢文勤,1999年毕业于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后潜心研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参与多个京剧新剧目的创作,成为文武兼擅,风格鲜明,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一代京剧演员。
杜镇杰,男,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生于1961年,祖籍山东省烟台市掖县。1974年入山东掖县京剧团学戏,1979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师从刘盛通、王世续、李世霖、李甫春、杨韵清、叶蓬、吴泽东等,学习了《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空城计》、《击鼓骂曹》、《捉放曹》等剧目。1982年毕业后留在学校的实验京剧团。1986年调入北京京剧院,成为青年京剧团主演,期间曾得到马长礼(杜镇杰的岳父)的悉心指点。
言兴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言派艺术的第三代领军人物 。前“四大须生”言派创始人言菊朋嫡孙,京剧名家言少朋、张少楼伉俪之子,梅派传人言慧珠之外甥。除家传真法外,他又涉猎声乐、越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广采博收。他嗓音清亮甜润,扮相英俊俊逸儒雅,气质洒脱豪放,身段潇洒风流,演唱严谨工整、文雅精细,表演大方。他对言派演唱技巧有深刻的研究、透彻的理解以及良好的驾驭能力。他继承传统,严格遵循言派老生唱腔“细腻委婉、刚柔相济,腔由字而生,字正而腔圆”的特点,又吸收了乃父传授的马派身段飘逸潇洒的长处。同时,在实践中融入自身特点,他的唱腔不骄不爆,腔高苍劲,圆柔而富于变化。无论是演唱正宗的言派传统戏,还是新编戏,都颇得“精巧细腻、跌宕婉约,在轻巧中见坚定,在朴拙中见华丽”的言派神韵。